憶念醇厚的好友陳忠實先生——與陳忠實先生三次溫暖的握手(1 / 3)

隔日禮拜天晚間,在春花爛漫的波士頓城郊,我特地再邀請時任紐約佩斯大學係主任的鄭培凱教授,他後赴香港城市大學創辦中國文化中心並出任首任主任,與陳忠實和王仲生在大波士頓區中華文化協會同台對話。當談起寫作態度時,陳忠實誠懇地說:“寫作不能隨波而做違心之論。”

接下來的幾天,我在捧讀忠實先生簽贈的《白鹿原》之餘,還曾與他數度歡聚。記得在哈佛附近王仲生的弟弟、弟媳家中,我們一起開心地品賞主人款待的地道西北酒菜。席間談起這次參訪美加之行,陳忠實打趣地說:“此行沒有翻譯,我們全憑手中的幾張紙條,上寫:請問火車站怎麼走?衛生間在哪?請帶我去哪兒,等等,居然也走了一路。”

越三年,由中國作家協會和泉州市政府主辦、華僑大學協辦的“北美華文作家作品研討會”,於1998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在華僑大學舉行,我與1997年剛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忠實先生再度相逢。那年,我奉母參會,和於梨華、蕭逸、蓬丹、黃美之、張天心、裴在美、少君、王性初、宗鷹、林婷婷等北美華文作家,王蒙、葉辛、鐵凝、舒婷、趙玫、劉醒龍、胡雪波、顧聖皓、陳忠實等國內著名作家,劉登翰、趙遐秋、曾慶瑞、顧聖皓、白舒榮、楊際嵐等文學評論家共47人,同聚華大校區,研討美華文學的過往及其指涉的文化觀。

因恰逢中秋,華大為了我們能“離家過團圓”而特地安排了雅致的晚會,主題:月是故鄉明。師生將我們北美華人作家的作品進行配樂朗誦,大家邊欣賞美文邊品茶賞月。晚會上,忠實先生盡興登場,一展三秦大地的厚土民風。他的表演不同於朗誦,而是地道的陝北民歌,隻見他放聲唱起:“人人都說咱們兩個好,自有還沒有拉過你的手;頭一回到你家你不在,你家的黃狗把我咬出來;二一回到你家又不在,你爸爸打了我一煙袋;三一回到你家還不在,你媽媽砸了我一鍋蓋……”真是怎一個酸味詼諧十足了得!後來,擅“作黠”的湘籍作家彭見明竟順著這首“老腔”繼續發展了第四五六回:“四一回到你家你還在,你躲在屋裏不出來;五一回到你家你還在,你正要出門談戀愛;六一回到你家你還在,你坐在火炕上生小孩……”多年後,我們還在回味陳忠實的那段精彩。隻道他平日韻味深沉,神情竣刻如凝愁,手裏夾著一支雪茄;其實內在歡鬱激蕩豐富,倒海翻江,輪到他,就有忠實的興味!

忠實先生腰杆兒端直、脊梁不彎,他說自己就像他《白鹿原》書裏的主人公,他的曾祖父也是這樣子:個子很高,因為腰挺著,顯得威嚴,村子裏走一趟,那些門樓下袒胸露懷給小孩喂奶的女人都會被嚇回家裏。現實中,陳忠實在人前常木訥無語,多人相聚也全不改那種脾性。在名山古跡遊曆時,大夥兒都隨著導遊,他卻總是靜默地走在最後麵,或研究外麵的楹聯牌樓或抽他的煙,任真自得,或許史事古廟他早已看多了吧。梗梗肅穆的他當見我這扶母旅行的女兒,卻總是一臉可掬的笑容,令人倍感溫暖誠摯。

隔日禮拜天晚間,在春花爛漫的波士頓城郊,我特地再邀請時任紐約佩斯大學係主任的鄭培凱教授,他後赴香港城市大學創辦中國文化中心並出任首任主任,與陳忠實和王仲生在大波士頓區中華文化協會同台對話。當談起寫作態度時,陳忠實誠懇地說:“寫作不能隨波而做違心之論。”

接下來的幾天,我在捧讀忠實先生簽贈的《白鹿原》之餘,還曾與他數度歡聚。記得在哈佛附近王仲生的弟弟、弟媳家中,我們一起開心地品賞主人款待的地道西北酒菜。席間談起這次參訪美加之行,陳忠實打趣地說:“此行沒有翻譯,我們全憑手中的幾張紙條,上寫:請問火車站怎麼走?衛生間在哪?請帶我去哪兒,等等,居然也走了一路。”

越三年,由中國作家協會和泉州市政府主辦、華僑大學協辦的“北美華文作家作品研討會”,於1998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在華僑大學舉行,我與1997年剛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忠實先生再度相逢。那年,我奉母參會,和於梨華、蕭逸、蓬丹、黃美之、張天心、裴在美、少君、王性初、宗鷹、林婷婷等北美華文作家,王蒙、葉辛、鐵凝、舒婷、趙玫、劉醒龍、胡雪波、顧聖皓、陳忠實等國內著名作家,劉登翰、趙遐秋、曾慶瑞、顧聖皓、白舒榮、楊際嵐等文學評論家共47人,同聚華大校區,研討美華文學的過往及其指涉的文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