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五、妹找郎來淚花流(1 / 2)

漫山遍野的嫩麻,山頂上開了小塘,用竹管連了下麵每一層梯田。

山下不遠處,是一排排的房屋,那不是人住的,是給小豬仔們住的。

因為男人們都去了工地,這些小豬仔都是孩子和婦女們照看。

“看這小花,多能吃啊,圓滾滾的肚子。”

一個八九歲的女孩子,指著欄裏最能吃的小花豬說道。

“我們那一欄的小黑,那才叫會吃。我昨日抱了一下,都抱不動了。”

“好了好了,我們去將這些麻葉送到灶房,我們也該吃飯了。下午還要習字呢。”

孩子中間,最大的那個丫頭小大人似的吩咐著。一邊背起竹簍,帶頭往不遠處冒煙的食堂走去。

百姓的日子還是苦的。男人們都去做工,省下口糧來,起碼能讓家裏多熬些日子。

好在新來了區長,見百姓青黃不接,便向縣尊大人申請,建起了大食堂。

三五個村子建一個,將各家的糧食收去,然後搭上些野菜,縣裏再送來些米麵,湊活著每天兩頓麵糊。至少不會有人餓死,百姓都是感激得很。

隻有孩子們好些,每天還有一頓幹的。那還是區長說了,孩子們長身體,要多些吃食。

前些天,送來的糧食多了起來,還有些雞蛋、肉食。

據說是前方的大橋通了,行商多了起來,慢慢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

確實,村子裏的男人們雖然沒有回來,但托了人帶回來不少錢,家家都是歡天喜地的。

那些莊子上的工程隊肯賣力的,送回的東西就更多了。

雖然現在用不上了,但冬天一定暖和的羊毛手套,江南那邊流行的簪子,據說長安城那邊都穿的小夾袍……

那些男人們,還叮囑了,家裏孩子,一定要讓讀書識字。

因為工程隊每天下了工,還有先生講課。先生講天下大事,講曆史傳記。還教識字。

那幾個婆娘手裏握著家裏男人寫的歪歪斜斜的幾個字,雖然不認識,卻別提多幸福了,誰來都讓看看,不會念,也不給人碰。

讀書啊,往上三輩子,都沒有讀書人的窮百姓家,竟然能寫出字來了。

咬咬牙,將壓箱底的錢拿出來買了紙筆,送家裏的孩子去上學。

縣上安排了先生在鎮上,上學是不要錢的。但是這紙筆可真不便宜。

等下午了,孩子都去上學了,豬食都煮好了,也喂過了,幾個婦人便坐在一起聊起天來。

“我說二妹啊,你家男人到底給你寫的啥字啊?”

上首的嬸子好奇的問。

“管他啥字啊,反正柱子他爹現在會寫字了。以後回來了,讓他到鎮上找活做。鎮上的王掌櫃的說了,識字的夥計工錢給的多。”

楊二妹一邊說著,臉上似乎都泛起光來。

“二妹啊,你可長點心啊,這男人識字了,那心就飛了。說不定那寫給你的紙上,是休書呢。”

憑什麼你家男人就長本事了?其他幾個婦人酸起來,立即就將節奏帶歪了。

“不會吧?柱子他爹那樣的,還能有啥心思?”

楊二妹的心開始懸了起來。

“那可說不定啊,他識字了,可就不一樣了,等著招女婿的世家多著呢。”

……

這一晚,楊二妹沒有睡著。

原來啊,像柱子他爹那樣的,自己還覺得不怎麼配得上自己。可是現在一想,似乎還真有點想這個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