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研究方法的創新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極為重視理論實證與經驗實證的結合。除了運用基本的計量、數理等研究工具外,在大量章節中,創新性地運用了學術界中較為領先的研究工具。
在書中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五章,將政策解讀、數理分析及博弈分析和動態分析等方法(時間序列分析)結合運用。以更為準確地發掘研究對象隨著時間(也可以是其他要素)的推移所顯示出的各種發展、演化的規律,從而得出虛擬經濟研究中較難解析的答案。在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分析上,以數理和諸多數據比較分析來解析金融危機傳導機製和路徑。在第三章中,對消費者新舊技術選擇進行動態博弈分析,比較成功。而作者個人以為更為突出的是在本書中的第四章和第六章,創新性地運用目前國內罕見、國外也屬領先的科學實驗研究方法,這是一種嶄新的嚐試,也彰顯出本書在研究方法上的較大創新。
這裏有必要多一點墨筆介紹實驗經濟研究方法。應該說,長期以來,西方經濟學模仿自然科學的信念從來沒有弱化,實證研究方法始終為主流經濟學所倡導。但其範式似乎固定於先提出理論假設並力圖避免和消除人類行為或經濟關係中的不確定因素,之後建立模型,以數理觀點導出結論,在此基礎上,再對政策和經濟進行理論分析。不可否認,這種假說演繹方法有科學合理的成分,但是也有重大缺陷。理論前提和假設、數學推導排斥了人類行為和經濟的非理性和不確定因素,而後者正是現代經濟中活躍的要素,不能被忽略。實驗經濟學拓展了現代經濟新的範疇,將人類行為過程納入研究領域,實驗者在設計中可以再造實驗變量,控製實驗條件,用現實數據代替曆史數據,使得被動和不確定性因素效應可控。當現實不能總結出清晰的數學規律的時候,這種方式就變得難以表達。此時,麵向對象的思想就是解決這一數學困難的有效途徑。在本書中,兩次運用實驗經濟研究方法:第四章是基於麵向對象方法的計算機模擬;第六章是依托matlab7編程建立一個隨機實驗。計算機模擬分析和實證檢驗的無縫結合,使得研究成果獨特和更為科學、高效。
二、不足
總體而言,虛擬經濟是新的研究領域,屬於邊緣學科範疇,其理論與傳統經濟理論有一定的差異。較好地融合二者,是本書寫作的初衷和基礎。也正是因為如此,作者盡力投入,但天生愚鈍,就本書所及的研究範圍和深度而言,尚存不足之處。
此外,寫作中可能對現代市場運行機製的邏輯演繹相對重視,而對理論適用性缺乏細致的科學認識,以至於較多地依賴了一些實證分析,尤其是實驗經濟數據,而對社會調查和真實數據的搜索和運用不夠。同時,尚有大量好的研究要點和課題沒有進入本書的研究視野,比如虛擬經濟下的嵌入理論和金融製度研究、虛擬經濟下的經濟刺激和經濟增長等熱點難點問題,本研究可能還不夠詳盡,或者說研究不夠深入,尚欠火候。
3.研究方法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