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中的詞尾“自”和“複”(1 / 3)

曆來述及漢語詞尾的著作,公認的詞尾隻有“兒”,“子”,“頭”,“家”,“然”,“若”,“焉”,“爾”等,它們主要分布在名詞、形容詞兩個區係之內。另外,“我家”“他家”“咱家”等少數表人的代詞中“家”也是詞尾。1980年出版的北京大學中文係《語言學論叢》第六輯中,收有蔣紹愚先生的大作《杜詩詞語劄記》,其中“自”字一條中首倡新說,以為“自”字有詞尾性質。有關文字不長,先引錄如下:

自(一)副詞(或助動詞)詞綴。常見者為“猶自”、“空白”、“本自”等。此外尚有“已自”、“終自”、“要自”等。一雙白魚不受釣,三寸黃柑猶自青。(《即事》)倶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進艇》)道州手劄適複全,紙長要自三過讀。《暮秋枉裴道州手劄》)“要”即“須”。“三過”即“三遍”。高棟層軒已自涼,秋風此日灑衣裳。(《七月一日》)又如: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李白:《黃瓜台辭》)長檠八尺空自長,短檠二尺便且光。(韓愈:《短檠燈歌》)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柳宗元:《登柳州城樓》)

蔣紹愚在文前小引中說:“這些詞語大都是漢語中常用的詞語,但它們有些意義和用法既不同於先秦兩漢,又不同於現代漢語,是漢語發展史上某一曆史時期特有的意義和用法。”蔣文隻言所舉詞例中的“自”是詞綴,但詞綴有前綴、中綴、後綴之分,究其實,這種“自”應具體而準確地稱為後綴,即詞尾。蔣文對詞尾的分布區域新拓出副詞的一種,這對我們認識古漢語的詞語形態,很有啟發。蔣文就杜詩而言,可證詞尾“自”在唐代已大盛,本文就可代表六朝書麵語和口頭語交融風格的《世說新語》繼作前溯考察,統計各類詞尾“自”的詞例,附隨少量書證,也從六朝前後其他文獻中補充一二相同或相似例句。

一、用作副詞詞尾

(一)範圍副詞

“鹹自”,1例。《雅量》19(按,“1例”指有一條書證。篇名後的數字指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為該篇分段的標號,以便於讀者檢核。以下皆同。):“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按,《太平禦覽》卷八百六十引王隱《晉書》敘此事,句作“諸子皆飾容以待客”,可證“鹹自”意僅為“鹹”,“自”字不為意,實為詞尾。又,陸雲《與兄平原書》:“作《蟬賦》二千餘言,《隱士賦》三千餘言,既無造偉體,都自不似事。”“都自”意即都,與“鹹自”的詞義及構詞全同,亦可證“自”為詞尾。

“正自”,5例。“正”有僅、止之義,《世說》中“正自”多為隻是義。如,《言語》31:“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又,93:“郊邑正自飄瞥,林岫便已皓然。”

(二)表連續和重複的副詞

“亦自”,1例。《方正》62:“題之豐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言韋誕也曾為陵雲閣題榜。李慈銘《晉書劄記》卷四評議此事,敘為“言昔魏韋誕諸人亦為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六:“中原唯洛陽居天地之中,語音最正,然謂弦為玄,謂玄為弦,謂犬為遷,謂遷為犬之類,亦自不少。”例同。

“複自”,1例。《文學》55:“君一往奔詣,故複自佳耳。複自”為詞。

表連續和重複的副詞而帶詞尾“自”的,見於他書或後世的,尚有:又自、仍自、也自、猶自、還自。

(三)表肯定否定的副詞

“必自”,2例。《賞譽》97:“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雅量》39:“觀其情貌,必自不凡。”

“正自”,2例。《方正》61:“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至門語謝:‘故當共推主人。’謝曰:‘推人正自難。”又,《賞譽》148:“王子敬語謝公:‘公故蕭灑。’謝曰:‘身不蕭灑。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調暢。”兩例言:推譽別人確實難;我確實調暢。

“乃自”,3例。《文學》36:“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品藻》56:“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賞譽》151:“兄伯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乃”之意表強調肯定,“乃自”即確實義,“自”為詞尾。王力主編《古代漢語》244頁言:“古代漢語判斷句的謂語前麵常用副詞‘乃’來加強肯定”。“乃”是對謂語的肯定,“自”附綴於“乃”。

“實自”,1例。《忿狷》6:“子敬實自清立。”又,陸雲《與兄平原書》:“文章實自不當多。”“實自”即確實義。

“故自”,8例。如,《言語》100:“太傅善其對,因舉酒勸之日:‘故自佳!故自佳!”’言確實是佳對。《賞譽》109:“二賢故自有才情。”

“固自”,2例。《容止》28:“大奴固自有鳳毛。”言大奴確實才能似其父。又,32:“仁祖企腳北窗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真人想。”

“信自”,1例。《簡傲》10:“君侯信自癡。”

(四)表示時間的副詞

“每自”,1例。《夙惠》7:“車騎每自目己坐曰:‘靈寶成人,當以此坐還之。”

“常自”,4例。《賞譽》33:“見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言常常是最有精神。《德行》36:“謝公夫人教兒,問大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規箴》25:“常自帶絳綿繩著腰中。”試再比較梅堯臣《和孫瑞叟蠶具十五首.蠶女》:“草室常自溫,雲髻未暇整。”

“恒自”,3例。《言語》84:“齋前種一株鬆,恒自手壅治之。”《雅量》15:“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恒自經營,同是一累。”

“既自”,2例。《言語》83:“將別,既自淒惘。”《文學》55:“謝(安)後粗難,因自敘其意,作萬餘語,才峰秀逸。既自難幹,加意氣擬托,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言別人難以幹預謝安。

“方自”,1例。《文學》3:“嚐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又,見於他書的時間副詞,尚有已自、先自、早自、終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