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市場開發是世博會曆史上首次嚐試通過開展品牌建設來進行的世博會市場開發行為,它是一項極具創新意義的係統工程,旨在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籌集世博會所需的運營資金。

從2006年3月起,東方航空與上海世博局正式簽約成為上海世博會第一家讚助商,世博會有13家全球合作夥伴,11家高級讚助商,14家項目讚助商,共38家企業參與上海世博會的市場開發計劃。

在這個過程當中,38家讚助商圍繞世博會的主題製定實施了專門的市場開發計劃和活動,其中很多企業甚至成立專門機構負責世博會項目。這些措施對於更好地宣傳、推廣、服務上海世博會,更好地促進所有參與市場開發的企業發展、創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了發現、記錄並傳播各讚助企業在參與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進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可喜的改變,感受企業參與世博會的讚助過程也是精彩、成功和難忘的,由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市場開發部攜手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推出“中國企業經典案例”之《世博讓企業更輝煌》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

我們希望借助書籍的廣泛發行,總結、宣傳企業與上海世博會結緣的整個過程,記錄企業在市場開發、研發創新、企業轉型、深化管理和國際化進程等多方麵的有益實踐,從學術角度總結企業參與世博會的心路曆程,將成功的經驗和實踐內化為企業基因,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企業曆史上留下光輝的印跡。

本書從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夥伴或讚助商企業中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以參與世博給企業帶來的良性發展為落腳點,以第三方專家的視角,發現企業參與世博的巨大意義。尋找企業在克服金融危機過程中的各種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感受世博會的機遇對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巨大貢獻。展示世博會事物協調局市場開發部為企業發展所做的各種有益嚐試和默默無聞的共享,為中國今後更好利用國際性展會提供有益的經驗。

上海交通大學具有深刻的曆史厚重感和強烈的民族感。交通大學誕生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也就是洋務運動30年之後。19世紀末,甲午戰敗引發朝野震動,民族處於危難之中,盛宣懷先生和一批有識之士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於1896年在上海創辦了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因此,在交通大學的校訓和文化裏的責任感和感恩精神一直傳承到今天。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曆史同樣可追溯到1903年盛宣懷向清政府奏請開辦的“南洋公學高等商務學堂”。

交大有著濃厚的理論聯係實際的學術氛圍和工作作風。而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同樣在注重學術研究的同時,還注重社會服務,為國際、國內企業和機構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在這樣一個富有曆史傳統、學術氛圍濃厚並關注社會現實的平台上開展中國企業管理的研究,以至於提煉總結中國企業管理思想,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此本案例書的主辦方——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是依托上海交通大學和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雄厚的學術、校友和企業家資源,以“記載中國企業的發展曆史,研究中國企業的創新案例,總結中國企業的管理思想和傳播中國商業文明”為己任的研究平台與傳播機構。

自案例集工作啟動以來,我們受到了多方麵的關注和支持。在此我們要感謝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市場開發部的領導和同事們予以這本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另外,我們還要特別感謝本書所涉及的各讚助企業,在世博會期間及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雖然本身世博的工作就已經非常繁忙了,但在配合我們案例組討論,提供資料等方麵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是世博精神在企業層麵的又一表現。

我們認為,梳理總結經曆世博會的經驗、剖析和分享得失體會、尋找成功的理論基礎,是世博讚助企業對豐富中國企業管理思想的有益嚐試和貢獻。相信,世博讓生活更美好的同時,也將讓讚助企業更加輝煌!

本書編委會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