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卿發情止禮,不受嗟來!便是偶爾通詞,她卻麵如寒鐵。
即有詩詞贈答,也不敢著一點怨姑憎夫的話。曾記她中表行中,有嫁遠村書生者,歸傲雙卿,謂雙卿既嫁農家,無福見書生麵。
雙卿囅然曰:‘書生抵得幾畝田?值得幾石穀哉?書生饑欲死,不如吾家溫飽耳!吾夫雖不慧,近識得幾擔西瓜大的宇,朝出暮入,終身廝守。書生不得誌,汝且操作若農家婦,一旦通顯,勢必重山複水,捧檄而去,欲圖一麵,難乎其難。即使相將同行,恐後房佳麗,將分汝寵也。茫茫宦海,時有風波,生殺徒流,惟天子命。農家隻須輸租納佃,何患持牒吏下鄉哉?
爾試思之,書生善乎,農家善乎?’聞者都說雙卿聰明,說雙卿坦白,我看還不是解嘲語嗎?我所以不敢惹她,但是她的死裏逃生,苦中作樂,卻都親眼見的。她詩詞雖沒有稿本,東露一鱗,西露一爪,我卻搜集得不少。你叫我編成筆記,這卻匪異人任,慢慢將她著作理出來,將她事實寫出來,也算閨秀一門中別調呢!”玉函點首稱是。悟岡在山寺裏,果然替雙卿纂輯起來。雙卿得著這個消息,才拜謝悟岡道:“雙卿今生已矣,相期來世!”
後來悟岡編成以後,還交雙卿親自審定,名叫《西青散記》。
雙卿更托童子齡另錄副本,說死之日願以為殉。雙卿是雍正末季的人,悟岡此記,是乾隆中葉出版。拜鴛女史訂了這本《欠愁集》,真覺生香活色,悱惻纏綿,才子佳人,是有這段可望不可即的情狀。
拜鴛在《欠愁集》後,還題著幾首詩道:
莫將薄命怨紅顏,說到紅顏淚欲潸。我亦身從愁裏度,欠愁豈止是綃山”
本來生小不知愁,送我澆愁酒一甌。酒味不如詩味厚,欠愁隻許借計酬。
拜鴛女史的《欠愁集》以次,便是方外。什麼《蓮香集》。
《芍禪詩抄》、《天目山房隨筆》,也有二十餘種。這《天目山房隨筆》,卻是環師所編,都記快客的遺聞軼事。環師雲遊南北,所遇所見,自然不少。那些俠客,多半是鋤強扶弱,行蹤飄忽。或居旅舍,或寄尼庵,總有一二驚愚駭俗的事,才肯離此他去。其中有一段道:
清初定鼎,盜賊尚未盡滅。有解齎責銀鞘數千兩,逕解濟南。
銀鞘係以檀木為夾,每夾嵌寶銀二錠,凡百兩,上標官封,至為堅重。薄暮行至岔道,將投旅館宿,方入門,門外遇一客,著紅綃頭,狀獰惡可怖。顧視久之,役頗有戒心。及入,逆旅主人,睹其行囊重且滯,值此伏莽不靖,易惹人覬覦,辭不肯留,役哀籲再回,主人乃言西北有尼庵,相距隻裏許,凡挾重資者,威投宿其中,即可保無虞。役乃懇主人導之往。入庵門,見有廨三間,東向,床榻俱備,其北有觀音大士殿,殿側一小門,扃鑰甚嚴。剝啄久之,方有老嫗出應。問其意,役絮絮白所求,請托庇宇下。姬雲但宿西廨無妨。既而嫗往閉山門,持朱條封鎖訖,入殿側小門去。役展行囊在西廨中,夜間相戒匆寢。燃燈燭,手弓刀,坐以持旦。
“雙卿發情止禮,不受嗟來!便是偶爾通詞,她卻麵如寒鐵。
即有詩詞贈答,也不敢著一點怨姑憎夫的話。曾記她中表行中,有嫁遠村書生者,歸傲雙卿,謂雙卿既嫁農家,無福見書生麵。
雙卿囅然曰:‘書生抵得幾畝田?值得幾石穀哉?書生饑欲死,不如吾家溫飽耳!吾夫雖不慧,近識得幾擔西瓜大的宇,朝出暮入,終身廝守。書生不得誌,汝且操作若農家婦,一旦通顯,勢必重山複水,捧檄而去,欲圖一麵,難乎其難。即使相將同行,恐後房佳麗,將分汝寵也。茫茫宦海,時有風波,生殺徒流,惟天子命。農家隻須輸租納佃,何患持牒吏下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