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弟道生亦以軍功爲大司馬參軍,犯罪,爲秣陵令庾淑之所鞭。安都大怒,即日乃乘馬從數十人,令左右執矟,欲往殺淑之。行至朱雀航,逢柳元景,遙問曰:“薛公何之?”安都躍馬至車後,曰:“小子庾淑之鞭我從弟,今指往刺殺之。”元景慮其不可,駐車紿之曰:“小子無宜適,卿往與手甚快。”安都既回馬,元景複呼之令下馬入車,因讓之曰:“卿從弟服章言論與寒細不異,且人身犯罪,理應加罰。卿爲朝廷勳臣,雲何放恣,輒於都邑殺人。非惟科律所不容,主上亦無辭相宥。”因載俱歸,安都乃止。其年以憚直免官。
孝建元年,除左軍將軍。及魯爽反叛,遣安都及沈慶之濟江。安都望見爽,便躍馬大呼,直往刺之,應手倒。左右範雙斬爽首。爽世梟猛,鹹雲萬人敵,安都單騎直入斬之而反,時人皆雲關羽斬顔良不是過也。進爵爲侯。
時王玄謨拒南郡王義宣、臧質於梁山,安都複領騎爲支軍。義宣遣將劉諶之及臧質攻玄謨。玄謨命衆軍擊之,使安都引騎出賊陣右橫擊陷之,賊遂大潰。轉太子右衛率。
大明元年,魏軍向無鹽,遣安都領馬軍,東陽太守沈法係統水軍,並受徐州刺史申坦節度。時魏軍已去,坦求回軍討任榛見許。會天旱,水泉多竭,人馬疲困,不能遠追。安都、法係白衣領職,坦係尚方。任榛大抵在任城界,積世逋叛所聚,棘榛深密,難爲用師,故能久自保藏,屢爲人患。
安都明年複職,改封武昌縣侯。景和元年,爲平北將軍、徐州刺史,加都督。
明帝即位,安都舉兵同晉安王子勳。時安都從子索兒在都,明帝以爲左軍將軍、直合。安都將爲逆,遣報之,又遣人至瓜 步迎接。時右衛將軍柳光世亦與安都通謀,二人俱逃,攜安都諸子及家累席卷北奔。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並皆同反。明帝遣齊高帝率前將軍張永等北討,所至奔散,斬薛索兒。
時武衛將軍王廣之領軍隸劉勉,攻殷琰於壽陽,道固部將傅靈越爲廣之軍人所禽,厲聲曰:“我傅靈越也。汝得賊何不即殺。”時生送詣勉,勉躬自慰勞,詰其叛逆。對曰:“九州唱義,豈獨在我。”勉又問:“卿何不早歸天闕,乃逃命草間?”靈越曰:“薛公舉兵淮北,威震天下,不能專任智勇,委付子侄,致敗之由,實在於此。人生歸於一死,實無麵求活。”勉壯其意,送還建鄴。明帝欲加原宥,靈越辭對如一,終不回改,乃殺之。靈越,清河人也。
子勳平定,安都遣別駕從事史畢衆愛、下邳太守王煥等奏啓事詣明帝歸款。索兒之死也,安都使柳光世守下邳,至是亦率所領歸降。帝以四方已平,欲示威於淮外,遣張永、沈攸之以重軍迎安都,懼不免罪,遂降魏。
從弟道生亦以軍功爲大司馬參軍,犯罪,爲秣陵令庾淑之所鞭。安都大怒,即日乃乘馬從數十人,令左右執矟,欲往殺淑之。行至朱雀航,逢柳元景,遙問曰:“薛公何之?”安都躍馬至車後,曰:“小子庾淑之鞭我從弟,今指往刺殺之。”元景慮其不可,駐車紿之曰:“小子無宜適,卿往與手甚快。”安都既回馬,元景複呼之令下馬入車,因讓之曰:“卿從弟服章言論與寒細不異,且人身犯罪,理應加罰。卿爲朝廷勳臣,雲何放恣,輒於都邑殺人。非惟科律所不容,主上亦無辭相宥。”因載俱歸,安都乃止。其年以憚直免官。
孝建元年,除左軍將軍。及魯爽反叛,遣安都及沈慶之濟江。安都望見爽,便躍馬大呼,直往刺之,應手倒。左右範雙斬爽首。爽世梟猛,鹹雲萬人敵,安都單騎直入斬之而反,時人皆雲關羽斬顔良不是過也。進爵爲侯。
時王玄謨拒南郡王義宣、臧質於梁山,安都複領騎爲支軍。義宣遣將劉諶之及臧質攻玄謨。玄謨命衆軍擊之,使安都引騎出賊陣右橫擊陷之,賊遂大潰。轉太子右衛率。
大明元年,魏軍向無鹽,遣安都領馬軍,東陽太守沈法係統水軍,並受徐州刺史申坦節度。時魏軍已去,坦求回軍討任榛見許。會天旱,水泉多竭,人馬疲困,不能遠追。安都、法係白衣領職,坦係尚方。任榛大抵在任城界,積世逋叛所聚,棘榛深密,難爲用師,故能久自保藏,屢爲人患。
安都明年複職,改封武昌縣侯。景和元年,爲平北將軍、徐州刺史,加都督。
明帝即位,安都舉兵同晉安王子勳。時安都從子索兒在都,明帝以爲左軍將軍、直合。安都將爲逆,遣報之,又遣人至瓜 步迎接。時右衛將軍柳光世亦與安都通謀,二人俱逃,攜安都諸子及家累席卷北奔。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並皆同反。明帝遣齊高帝率前將軍張永等北討,所至奔散,斬薛索兒。
時武衛將軍王廣之領軍隸劉勉,攻殷琰於壽陽,道固部將傅靈越爲廣之軍人所禽,厲聲曰:“我傅靈越也。汝得賊何不即殺。”時生送詣勉,勉躬自慰勞,詰其叛逆。對曰:“九州唱義,豈獨在我。”勉又問:“卿何不早歸天闕,乃逃命草間?”靈越曰:“薛公舉兵淮北,威震天下,不能專任智勇,委付子侄,致敗之由,實在於此。人生歸於一死,實無麵求活。”勉壯其意,送還建鄴。明帝欲加原宥,靈越辭對如一,終不回改,乃殺之。靈越,清河人也。
子勳平定,安都遣別駕從事史畢衆愛、下邳太守王煥等奏啓事詣明帝歸款。索兒之死也,安都使柳光世守下邳,至是亦率所領歸降。帝以四方已平,欲示威於淮外,遣張永、沈攸之以重軍迎安都,懼不免罪,遂降魏。
深,安都從子也。本名道深,避齊高帝偏諱改焉。安都以彭城降魏,親族皆入北。高帝鎮淮陰,深遁來,委身自結於高帝。果乾有氣力。宋元徽末,以軍功至驍騎將軍、軍主,封竟陵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