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台,梁國初建,置大夫,天監元年,複曰中丞。置一人,掌督司百僚。皇太子已下,其在宮門行馬內違法者,皆糾彈之。雖在行馬外,而監司不糾,亦得奏之。專道而行,逢尚書丞郎,亦得停駐。其尚書令、仆、禦史中丞,各給威儀十人。其八人武冠絳韝,執青儀囊在前。囊題雲“宜官吉”以受辭訴。一人緗衣,執鞭杖,依列行,七人唱呼入殿,引喤至階。一人執儀囊,不喤。屬官治書侍禦史二人,掌舉劾官品第六已下,分統侍禦史。侍禦史九人,居曹,掌知其事,糾察不法。殿中禦史四人,掌殿中禁衛內。又有符節令史員。

謁者台,仆射一人,掌朝覲賓饗之事。屬官謁者十人,掌奉詔出使拜假,朝會擯讚。高功者一人為假史,掌差次謁者。

諸卿,梁初猶依宋、齊,皆無卿名。天監七年,以太常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農為司農卿,三卿是為春卿。加置太府卿,以少府為少府卿,加置太仆卿,三卿是為夏卿。以衛尉為衛尉卿,廷尉為廷尉卿,將作大匠為大匠卿。三卿是為秋卿。以光祿勳為光祿卿,大鴻臚為鴻臚卿,都水使者為太舟卿,三卿是為冬卿。凡十二卿,皆置丞及功曹、主簿。而太常視金紫光祿大夫,統明堂、二廟、太史、太祝、廩犧、太樂、鼓吹、乘黃、北館、典客館等令丞,及陵監、國學等。又置協律校尉、總章校尉監、掌故、樂正之屬,以掌樂事。太樂又有清商署丞,太史別有靈台丞。詔以為陵監之名,不出前誥,且宗廟憲章,既備典禮,園寢職司,理不容異,諸正陵先立監者改為令。於是陵置令矣。

國學,有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十人,太學博士八人。又有限外博士員。天監四年,置五經博士各一人。舊國子學生,限以貴賤,帝欲招來後進,五館生皆引寒門俊才,不限人數。大同七年,國子祭酒到溉等,又表立正言博士一人,位視國子博士。置助教二人。

宗正卿,位視列曹尚書,主皇室外戚之籍。以宗室為之。

司農卿,位視散騎常侍,主農功倉廩。統太倉、導官、籍田、上林令,又管樂遊、北苑丞,左右中部三倉丞,莢庫、荻庫、箬庫丞,湖西諸屯主。天監九年,又置勸農謁者,視殿中禦史。

太府卿,位視宗正,掌金帛府帑。統左右藏令、上庫丞,掌太倉、南北市令。關津亦皆屬焉。

少府卿,位視尚書左丞,置材官將軍、左中右尚方、甄官、平水署、南塘邸稅庫、東西冶、中黃、細作、炭庫、紙官、柴署等令丞。

衛仆卿,位視黃門侍郎,統南馬牧、左右牧、龍廄、內外廄丞。又有弘訓太仆,亦置屬官。

衛尉卿,位視侍中,掌宮門屯兵。卿每月、丞每旬行宮徼,糾察不法。統武庫令、公車司馬令。又有弘訓衛尉,亦置屬官。

廷尉卿,梁國初建,曰大理,天監元年,複改為廷尉。有正、監、平三人。元會,廷尉三官與建康三官,皆法冠玄衣朝服,以監東、西、中華門。手執方木,長三尺,方一寸,謂之執方。四年,置胄子律博士,位視員外郎。

大匠卿,位視太仆,掌土木之工。統左、右校諸署。

光祿卿,位視太子中庶子,掌宮殿門戶。統守宮、黃門、華林園、暴室等令。又有左右光祿、金紫光祿、太中、中散等大夫,並無員,以養老疾。

鴻臚卿,位視尚書左丞,掌導護讚拜。

太舟卿,梁初為都水台,使者一人,參軍事二人,河堤謁者八人。七年,改焉。位視中書郎,列卿之最末者也。主舟航堤渠。

大長秋,主諸宦者,以司宮闈之職。統黃門、中署、奚官、暴室、華林等署。

領軍,護軍,左、右衛、驍騎、遊騎等六將軍,是為六軍,又有中領、中護,資輕於領、護。又左右前後四將軍,左右中郎將,屯騎、步騎、越騎、長水、射聲等五營校尉,武賁、冗從、羽林三將軍,積射、強弩二軍,殿中將軍、武騎之職,皆以分司丹禁,侍衛左右。天監六年,置左右驍騎、左右遊擊將軍,位視二率。改舊驍騎曰雲騎,遊擊曰遊騎,降左右驍、遊一階。又置硃衣直閣將軍,以經為方牧者為之。其以左右驍、遊帶領者,量給儀從。

太子太傅一人,位視尚書令。少傅一人,位視左仆射。天監初,又置東宮常侍,皆散騎常侍為之。

詹事,位視中護軍,任總宮朝。二傅及詹事,各置丞、功曹、主簿。五官、家令、率更令仆各一人。家令,自宋、齊已來,清流者不為之。天監六年,帝以三卿陵替,乃詔革選。家令視通直常侍,率更、仆視黃門三等,皆置丞。中大通三年,以昭明太子妃居金華宮,又置金華家令。

左、右衛率各一人,位視禦史中丞。各有丞。左率領果毅、統遠、立忠、建寧、陵鋒、夷寇、祚德等七營,右率領崇榮、永吉、崇和、細射等四營。二率各置殿中將軍十人,員外將軍十人,正員司馬四人。又有員外司馬督官。共屯騎、步兵、翊軍三校尉各一人,謂之三校。旅賁中郎將、冗從仆射各一人,謂之二將。左、右積弩將軍各一人。門大夫一人,視謁者仆射。

中庶子四人,功高者一人為祭酒。行則負璽,前後部護駕。

中舍人四人,功高者一人,與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又有通事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典法守舍人員。

庶子四人,掌侍從左右,獻納得失。高功者一人,與高功舍人共掌其坊之禁令。

舍人十六人,掌文記。通事舍人二人,視南台禦史,多以餘官兼職。典經局洗馬八人,位視通直郎。置典經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員。又有外監殿局,內監殿局,導客局,齋內局,主璽、主衣、扶侍等局,門局,錫庫局,內廄局,中藥藏局,食官局,外廄局,車廄局等,各置有司,以承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