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摩教來到中土之後,因為其吸收了一部分道教及民間的信仰,又因為該教相信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遂改名叫做明教,在中土的教主也不叫教主,叫明王。
而在明王之上還有一個聖女,這聖女也不是中土明教的聖女,而是波斯總教的聖女。
總教當中位置最高的是教主,也稱“聖子”和“光明之子”,這“聖子”並不是總有,有的時候往往幾十年也沒有“聖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歸結於尼摩教的教義,他們相信他們的第一任教主是光明神的兒子,是永生不死的,即便肉體在這個世界消亡了,下次還會轉生出來。
於是,尼摩教會按照一個奇異的天演星象來算出“聖子”的轉生時間,這就造成了有的時候幾十年也不會出現,有的時候一年會出現好幾個神奇不定的現象。
遇到這種問題,尼摩教自有他的辦法去辨別,總之“聖子”不常有就是真的。當“聖子”不在的時候,尼摩教就會由三位“聖女”來主持教中大事。如果“聖子”在的時候,“聖女”就是“聖子”在人世界的侍女,需要毫無保留的侍奉“聖子”。
“聖子”不在的時候,“聖女”之間就會通過對尼摩教的貢獻,分出一個“大聖女”和兩個“小聖女”。“大聖女”負責牟尼教一應大事的決斷,“小聖女”則分管內務和傳教的責任。每個“聖女”之後都有幾個長老支持,因此,“聖女”之間的戰鬥也是非常激烈的,不隻是為了自己,還為了身後的利益集團,那些喜歡攪風攪雨的長老們。
很巧合的,尼摩教已經快十年沒有“聖子”了,據觀察星象的長老說,未來二十年內,“聖子”也不會轉生。這一任的三位“聖女”為了爭奪“大聖女”的位置,各出奇招。來到中土擴張就是其中一個“聖女”為了增加自己對尼摩教的貢獻,而想出來的招數。
來到中土以後,“聖女”憑借《無上天魔魅惑大法》,讓一眾中原高手神魂顛倒,兵不血刃的輕鬆收羅了中土各門各派的高手。若不是怕引起更多的注意,遭人圍攻,早就挨門挨派的去將人全收到自己麾下了。
當然,“聖女”這武功也不是萬能的,碰上比自己功力深,或者那些專研“定心決”之類功法和類似的魅惑魔功之人效果就大大降低。可是架不住聖女自己功力深,同時,還拋出了尼摩教的許多功法秘籍去吸引高手,魔教的高手叛投到明教,大部分都是衝著尼摩教的武功去的。
不是魔教武功不厲害,但是少數那麼幾個傳承下來,比較完整的高深武學卻讓教主和長老們把持住了,非有大貢獻之人不肯傳授。
可貢獻怎麼來,要去為魔教擴張地盤!魔教可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一不小心就容易被人收拾,非心性隱忍、武功高強、智商又高的人才能完成的高級任務,比如聶大川。
因此,魔教大部分高手修煉的一般也就是二流功法,除卻少數天資聰穎,根骨極好的修煉到一流高手以外,其他人都在二流水平線上晃蕩。這也是為什麼尼摩教扔出武功秘籍的誘餌,魔教馬上就有大部分人投靠的原因。
之前,魔教還能與尼摩教扛上一陣子,可隨著高手被對方挖走,此消彼長之下,逐漸敗下陣來來,這也是後來朝廷親自出兵的原因。
被朝廷打壓之後,尼摩教在中原的分教不敢再大張旗鼓的擴張地盤,動作收斂了下來,這也給了魔教重整旗鼓的機會,兩教於是在最為繁華的江南地區拉開了漫長的拉鋸戰。
段興的“煙雨樓”挑的就是這麼個時候……
黑山頂,魔教總舵,大殿。
“楊左使,明教最近可還有動作?”一個麵孔嚴肅,不怒自威、身高比常人高了半頭的中年男子坐在大殿正中的高椅上,威嚴的問道。
“回教主,明教不知何故,突然加大了對我教的分舵的騷擾力度,大規模的攻擊沒有,但小來小去的侵擾讓人煩不勝煩。”被稱作楊左使的男子雙手抱拳,麵帶崇拜之色的回道。
“依你看,是何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