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科舉(1 / 2)

縣試的考試內容是兩篇八股文,一首試帖詩,再默寫一段《聖諭廣訓》。

《聖諭廣訓》是本朝玄宗寫的十八篇短文,訓諭世人向善守法。隻管背就是,無須贅述。試帖詩和八股文就比較難了。前者要五言六韻,要用典,還要歌功頌德。後者雖然有統一的製式,但考試內容在四書中,光這四部經典就有五萬字,再加上增廣集注、再注……

而在這之外,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毛筆字。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老師都千叮嚀萬囑咐,卷麵分非常重要,一首漂亮的字,是打動閱卷人的第一要素。在現代是楷體,在古代也有專用的應試筆體,就是館閣體。

她的鋼筆字在高中斷斷續續練了三年,龐中華、司馬彥的字帖各寫了兩三本,一手楷體談不上個人風骨,但也算中規中矩,應付高考是綽綽有餘。可惜一朝穿越,硬筆變軟筆,隻能重頭再來。

原主的毛筆字堪堪算工整,不過就算這樣,也比蘇青的狗爬字強多了。

幸好原主一向懂事,母親王氏也放心,不是那種天天要檢查孩子作業的嚴厲家長,所以蘇青有了一絲暫緩之機。也因此,蘇青身體剛好些,就天天趴在書桌上臨字帖。

寫字這上麵,有點一理通百理融的意思。

就好像在現代,楷書寫得好了,再學行書就事半功倍。或者中文寫好了,去寫英文,再不濟也是工工整整,看起來順眼。所以,當蘇青習慣了毛筆的握筆姿勢,摸索到一些基本的運腕技巧後,狗爬字漸漸消失,寫出來的字也一日比一日像樣兒起來。

這一日王氏做工回來,雷厲風行道:“你病也好了,明天就去書院吧。”

蘇青心想醜媳婦早晚要見公婆,也就點頭,“我聽娘的。”

王氏係上圍裙,奪過菜刀,把蘇青趕到一邊,皺眉道:“你這病了兩個月,落下多少功課?”

蘇青默默縮回手。

何止是落下新功課,就是以往原主會的,也都忘差不多了。

原主的記憶,蘇青繼承的是半半截截,亂七八糟。很多無關緊要的,像是前年中秋吃的玫瑰餡兒月餅怪怪的,不如蓮蓉餡兒的好吃,像是賞月時被毒蚊子咬了兩個大紅疙瘩,十多天才消……都記得清清楚楚,但是正經該記住的四書五經,先生上課時重點強調的內容,基本忘得一幹二淨。

王氏一看蘇青這樣子,深吸一口氣,“還不去學!”

蘇青乖乖回屋,繼續深造。

這兩個月,蘇青沒有隻練字,四書通讀過,筆記裏的知識點熟讀過。最關鍵的,是把請假前講到的《孟子見梁惠王》,背了個滾瓜爛熟。如無意外,這是銷假後夫子會重點考查的知識點。

縣試的考試內容是兩篇八股文,一首試帖詩,再默寫一段《聖諭廣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