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他們借了我舅、我姑、我姨的錢,還是差一千多。
臨近開學,媽坐在院子裏流淚,我說,媽,這大學我不上了,在家種地也一樣孝敬您二老。
媽朝我怒吼,就是砸鍋賣鐵,也必須讓你上大學,我和你爹這麼多年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就是為了讓你走出農村,不再受我們受過的罪,不再被任何人看不起。
也就是那一年,父親為了五塊錢去爬樹,被人嘲笑,被人戲弄。
媽拿著我的錄取通知書,在村裏挨家挨戶地借錢,一百也借,五十也借,二十也行,十塊也要,隻要能借,媽都給他們鞠躬,媽不停地重複著那句話,等我孩兒掙錢了加倍還你們。
媽用一個小本子認真記下了這些恩人的名字。
那一年,我發誓,將來我要用我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和我一樣貧困的孩子,讓他們的父母不會再為孩子的學費發愁了。
這,是我的第三個夢。
(01)
大學畢業後,我從鄭州回到滎陽。
參加工作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我父母去了萬山。站在山頂,目之所及,有山川、有河流、有高樓、有山路,一切都在腳下。
我告訴媽,這是當年我在彩虹下許下的那個夢想。媽說,看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活成山。
2013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集《此去經年》,新書定價28元,在新書發布會上,我向讀者講述了23年前,母親沒有錢,無法給我買那本2.8元的書的故事。
我看見,台下的母親早已經是淚流滿麵。
同年,我和身邊的朋友們創立了資助孤寡老人和貧困學生的公益團體——普力聯益會,這些年,我們幫助的群體近百人,資助金也超過百萬。
偶爾,我也會給學生和老師講,我們創立普力聯益會的初心,都源於當年我父母所遭受的磨難。
一路走來,我們有很多夢,但總有幾個夢會影響我們一生。
不知不覺中,這已經是我出版的第四本書了,有時候回頭一看,竟然都不敢相信自己是怎麼或快樂或憂傷、或有力或無助地走過來的。
碼字的時候,是我最清醒的時候,我會在文字裏找到那個最真實、最柔軟的自己,我時常在文字裏大笑或落淚,拿從前和未來與自己對話,在不知不覺中,許多莫名的力量和希望就從心底升騰起來,指引和鞭策我勇敢前行。
許多讀我文章的朋友都說,小舟,警察工作那麼忙,你還能寫書,還能做公益,還要天天講課,你簡直就是一部傳奇。
我淡然一笑。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傳奇的書,扉頁寫滿總結,內容卻此起彼伏,充滿了色彩。我那連小學三年級都沒有畢業的母親,又何嚐不是一部傳奇。
2019年12月23日
最後,他們借了我舅、我姑、我姨的錢,還是差一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