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拜山(1 / 3)

郭輔臣、羅排長倆人這一路,有時被領著走;有時被扛著走,足走了有半個多時辰才停下。郭輔臣感覺身上一暖,耳中能聽見木炭燃燒的“劈啪”聲,是火盆,應該是到地方了。

“啟稟大當家的,今有月海冷子拜山,一個是咱上排琴,一個是冷子點兒,人已帶到,請大當家的示下。”羅二的聲音傳來。

(上排琴:兄長,哥哥。)

(冷字點:當官的。)

“摘了招路蒙子,請上桌安根。”一個渾厚的聲音響起。

(招路:眼睛。招路蒙子:眼罩子。)

(安根:吃飯。)

郭輔臣眼前一亮,被人摘了蒙頭的黑布口袋。就見所站之處是一寬敞石洞,洞壁平整,上掛許多弓弩獸皮,洞頂開有豎井天窗,灑下一縷天光,照得洞裏亮堂堂的。再看洞內,擺了一張巨大的桌案,大的像戲台一樣,沒上著漆,但接縫轉角規整手藝精細。四角立著火盆,既能照亮,又能取暖,十冬臘月天整個石洞並不覺得陰冷。桌案兩側,各有一溜兒高背靠椅,形製各異,沒一個重樣的,瞅這架勢倒像進了家具鋪子,椅子上已經坐了些人。緊裏頭,當中正位擺著一把虎頭寶座,兩個扶手上都雕著老虎頭,上麵端坐著一位魁梧老者,連鬢絡腮的花白短須,身穿老羊皮大氅,手拿煙袋鍋子。

這時,有人端來滿滿一瓦盆棒子麵兒窩窩頭,冒著熱氣兒。

“老二!這拜山,不用闖刀山啥的?”羅排長低聲問羅二。

“嗬嗬!咱山寨和其他綹子不大一樣。郭營長!請!”羅二樂著說。

郭輔臣、羅排長倆人折騰了大半天了,也確實餓了,都沒猶豫,狼吞虎咽的開吃。這一大瓦盆窩窩頭,上稱約約,能有三斤,可一兩袋煙工夫就見底兒了。

“你倆可別都吃嘍!得留一個。”羅二湊了過來,給二人遞了兩碗水,在羅排長耳邊小聲提醒了一句。

幸虧提醒的及時,瓦盆裏正好還剩一個。羅二趕緊端了瓦盆,繞到正中老者麵前。老者拿起窩頭,掰了一半,放嘴裏吃了。

“哈哈哈!好!有股子尿性勁兒。老七,帶你家上排琴去看看傷,咱家兄弟們跟冷子點兒好好嘮嘮!”正中老者哈哈大笑,朗聲說道,中氣十足。

“郭營長、大哥,今兒個,給小弟長臉了!”羅二一抱拳說道。

“長臉嘍!”桌邊眾人齊聲吆喝。

這實際上是個考驗,心理測試。來拜山,如果你心裏有鬼,這窩窩頭恐怕就不敢吃,即使吃,也不敢多吃,怕有毒。算計別人的人,自然時刻堤防著怕遭別人算計。給大當家的剩了一個,大當家的吃了半個。一是證明沒有毒;另外是作為對以誠相待之人的回禮。另外這窩窩頭是粗糧,那在當時老百姓還都吃不飽呢!來人要是整天錦衣玉食的,也沒個菜啥的,也就吃不慣這個,多半就不是啥好人。說給羅二增光長臉,是因為郭輔臣和羅排長倆人,豪沒遲疑就給吃了個底兒掉,差點一個都沒剩下,證明了二人的磊落和率直。

“咱不懂山寨上的規矩,要嘮咱就一堆兒在這兒嘮,咱這傷不打緊。”羅排長一梗脖子。

“好!是條漢子!那咱開門見山!”正中老者說道。

“這是咱山寨大當家的,左右是咱四梁八柱和炮手。”羅二介紹。

“見過大當家的,見過諸位好漢。在下郭輔臣,在東北軍十二旅任營長,這是警衛排長羅大,咱倆奉命調查數日前,奉天胡姓皮貨客商失蹤一案。今日冒昧前來拜山,原因有二:其一,事主的老主顧,宜城東關,鑫記皮貨金掌櫃,調查期間遇害,更遭人持槍搶屍,搶屍不遂咱倆跟著,竟來到這碾子山下;其二,事主有一心愛之物,平日從不離身,是一頂火狐皮帽。”郭輔臣說到這時,雙眼看向羅二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