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街頭的樹蔭下,一群忙碌的電視節目攝製組工作人員。在人群的正中心,可以看到被攝影鏡頭對準了,正在錄像的一個高挑的黑發拉丁裔男人。
“有研究表明,在美國有總計八千多萬條狗狗,而在紐約就有八分之一的居民養狗。因此這個城市有將近一百五十萬的狗狗登記在冊,而這,也就意味著會存在一些問題。”
黑色皮衣外套下包裹著結實有力的身體,深色牛仔褲褲腳夾在山地靴鞋幫裏,基本上就是一個“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絕好例子。
阿道夫嘴角掛著公式化的笑容,顯得真誠而不會太過虛假,但他眉間的鋒利和眼睛的銳色又能讓人意識到他並不是那種外向熱情的人。所以至少不是粗神經的人,就不會大大咧咧的衝上去和他稱兄道弟。
此時阿道夫放鬆的雙手握著一把狗繩,狗繩那頭係著的是一群坐的坐,趴的趴,每隻的臉上都寫著好無聊的大型犬種。攝像機鏡頭從地上的獵犬群麵上劃過,俄羅斯狼犬,阿富汗獵犬…
但除了這些純種獵犬外,更多的卻是狼狗混血種,比如哈士奇、德國黑背牧羊犬與墨西哥灰狼的混血種。狼犬帶著或多或少的狼性,而它們體內狼性的多少,則可以從它們平日的舉止和吠叫聲中聽出來。
阿道夫手裏的狼狗混血種,大部分體內的狼性都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無法被作為家庭寵物而受到拋棄的流浪犬。就是叫聲,它們也是完全的狼嚎聲,而不是狗類的犬吠聲。他從流浪動物收容所收養了他們,然後以自己的方式馴化。
人們喜歡像狼的外表犬類,比如哈士奇,因為狼對特定的人來說代表著一種自由的靈魂精神。而美國人的征服欲讓狗類養殖場有了新的想法。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狼狗混血種因為人類的配種,被弄了出來。
百分之六十以上血統偏向狗類的狼犬,是它們的幸運。但那些對自身定位模糊,無法分辨狼狗不同習性的狼狗混血種來說,被人類購買後發現它們無法馴化,就隻能麵臨被拋棄的命運。
自以為是的人們想把野生種灰狼馴化為家犬,卻忽略了狗是經過了千百年時間的人為優化演變,選擇的是親近人類的基因進行繁衍,和野生的灰狼有著大大的不同。
所以阿道夫在成為馴犬師後,就開始了有意無意的領養那些因為無法被馴化,而被拋棄了的狼犬。
這群狼犬們的皮毛外表,其實並不是最吸引人的,但對狼來說卻是最好的保護色。而其他的獵犬,在大部分大型犬都已經被寵物化的時代,這些獵犬是唯獨的幾種,還會被獵人訓練來協作捕獵的狗種。
而此時它們之所以會出現在紐約街頭,正是因為阿道夫貢獻了出來,被攝製組借來拉來湊鏡頭協助拍攝的。
鏡頭劃過狗群,攝影師緩緩拉高鏡頭,聚焦到了他們的主人身上。盡管阿道夫身上隻是穿著一套十分簡單的穿搭,但他那拉丁裔特有的臉部輪廓,包括一雙在陽光下十分顯色的棕金色眼珠,就已經足夠吸睛了。
“…,所以馴犬師這門職業出現了。我是阿道夫布萊克,他們叫我馴狗專家。”隨著攝影機背後導演的一個手勢,阿道夫說著話朝鏡頭踏出了一步。
就在他踏出那一步的同時,皮靴敲在石板路上的聲音就如同一個信號,原本散散漫漫的狗群也如同驚醒一般,嘩啦啦站起身來跟著向前走去。
隨著狗狗們配合的步伐,原本滿臉緊張的導演總算是鬆了口氣,咬在口中的煙隨著他的動作,把煙灰掉在了他的白胡子上。傑克是個不得誌的導演,當手中接到這個《狗狗在都市》的紀實類節目執導的時候,他還猶豫著要不要接下。
畢竟拍攝動物類和兒童類的節目,是最麻煩的類型了。再加上這還是紀實類節目,那簡直就是煩上加煩。想想吧,和那些配合出演的動物和孩子,說又說不通,配合的話還好,不配合的話,原本預計三天拍攝一集的節目,可能一周都拍不完。
不過事實證明,阿道夫這名馴犬師也不是吹出來的名氣。傑克拍了拍胡子上的煙灰鬆了口氣的想到,他可是第一次碰見這麼訓練有素的狗演員呢。
就是那些出演過好萊塢電影的狗明星們,和各種寵物刊物上出鏡的廣告明星狗,也不會比阿道夫手下這幾隻看著外表都有些慎人的大狗守紀律。
“我從事馴狗工作將近十年,相信我,所有你能想到的問題我都見過。固執,難處,公主病,有攻擊性,其實那隻是狗主人的問題。事實上,我在馴狗的同時,我也在訓練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