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建奇功全家受榮華(1 / 2)

苗王哪思哩回到寨中,與眾首領商議道:“石督府營內,定有異人。不可以智力相角。莫若暫且投降為妙。眾人俱不願意。卻說石生被那個人背到寨後,把石生放在地下。說道:“大人已脫敵難,請緩步回寨去罷。”石生問道:“你是何人?幸蒙相救。”那人答道:“我乃王詮,蒙大人不念舊惡,周濟念氏回籍。無可圖報,故特來一救,聊當結草。”說罷,再看不見人了。石生回寨,暫且不提。

卻說哪思哩與眾人計議道:“石鏡山朝陽洞,有一個百花公主,法能剪紙成兵。請他來相助一陣,或者能製伏官兵,也未可知。遂立時著人持書去請。那公主拆書一看,慨然應許。率領一萬人馬而來,與苗寇合為大營。又來搦戰。秋英向石生道:“出陣不用旁人,待賤妾與殷莫磐,俺兩個出去收功罷。”秋英戎裝當先,殷莫磐隨後。隻領五六千人馬,徑赴陣前。那邊百花公主當頭,哪思哩殿後。統領數萬銳卒,從南殺來。望見官兵寡少,就四下裏團團圍住。秋英用護罩法把自家的兵馬護定,任他左攻右擊,總不能傷損一個。隻見苗陣內有人背一箱子,周遭跑走。那兵馬越殺越多,不計其數。秋英窺透其術,把兵符向上一擺,忽然一聲霹靂,雨如盆傾。那苗兵漸漸減去,落地的多是紙人紙馬,被雨一淋,就不能動移了。秋英把兵符又往下一擺,這邊的兵馬漸覺眾多。殺了半個時辰,就有十萬天兵,把百花公主、哪裏哩兩路人馬殺的幾乎片甲不回。百花公主領著殘兵仍歸本洞。哪思哩回寨,瞞怨道:“我要投降,你們不肯。又惹了一場大辱。”有眾頭目,莫敢發言。

再說秋英回的寨來,殷莫磐問道:“此陣雖獲大勝,倘苗寇再來為之奈何?”秋英答道:“這一陣苗寇俱膽戰心驚,不久即來投降了。何煩再動幹戈。”果然,次日苗王遣人齎降表來投降。其表曰:伏惟:聖德同天,無遠弗屆。異域無識,狡思啟疆。茲經大兵所剿,始信王化難越。嗣後願備遠服,共沐皇風。如違納貢之常,甘受後至之戮。

石生據其降表,奏聞朝廷。聖上準其投降。石生又極力勸化了一番,方才班師。苗王親送石生百有餘裏,然後歸寨。這正是:奏捷馬敲金鐙響,破敵人唱凱歌還。

石生作詩一首,讚秋英道:

兵家豈第論虛孤,帷幄運籌防不虞。

娘子稱軍惟唐主,婦人誇戎成伯圖。

隻知男輩多雄略,那料女流有武夫。

簪珥暫當甲胄用,旌旗指處瞻城烏。

卻說秋英與石生回了衙門,著人擺上香案默祝,聖母把神書兵符俱各收去。聖上因石生有功,特升兵部尚書,協同內閣辦事。誥封秋英為□武夫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治道立昌文德,不廢夫武功。勳猷大就,男謀必需乎女助。爾蔡氏乃浙江布政使司石茂蘭之側室,夙樹芳型,尤多雄略。務效忠於王家,不憚親操旗鼓。思克相於夫子,罔恤身曆疆場。茲爾平苗有功,誥封爾為□武夫人。於戲,紫泥煥彩,用標一時之榮。彤管流輝,永垂不朽之譽。

苗王哪思哩回到寨中,與眾首領商議道:“石督府營內,定有異人。不可以智力相角。莫若暫且投降為妙。眾人俱不願意。卻說石生被那個人背到寨後,把石生放在地下。說道:“大人已脫敵難,請緩步回寨去罷。”石生問道:“你是何人?幸蒙相救。”那人答道:“我乃王詮,蒙大人不念舊惡,周濟念氏回籍。無可圖報,故特來一救,聊當結草。”說罷,再看不見人了。石生回寨,暫且不提。

卻說哪思哩與眾人計議道:“石鏡山朝陽洞,有一個百花公主,法能剪紙成兵。請他來相助一陣,或者能製伏官兵,也未可知。遂立時著人持書去請。那公主拆書一看,慨然應許。率領一萬人馬而來,與苗寇合為大營。又來搦戰。秋英向石生道:“出陣不用旁人,待賤妾與殷莫磐,俺兩個出去收功罷。”秋英戎裝當先,殷莫磐隨後。隻領五六千人馬,徑赴陣前。那邊百花公主當頭,哪思哩殿後。統領數萬銳卒,從南殺來。望見官兵寡少,就四下裏團團圍住。秋英用護罩法把自家的兵馬護定,任他左攻右擊,總不能傷損一個。隻見苗陣內有人背一箱子,周遭跑走。那兵馬越殺越多,不計其數。秋英窺透其術,把兵符向上一擺,忽然一聲霹靂,雨如盆傾。那苗兵漸漸減去,落地的多是紙人紙馬,被雨一淋,就不能動移了。秋英把兵符又往下一擺,這邊的兵馬漸覺眾多。殺了半個時辰,就有十萬天兵,把百花公主、哪裏哩兩路人馬殺的幾乎片甲不回。百花公主領著殘兵仍歸本洞。哪思哩回寨,瞞怨道:“我要投降,你們不肯。又惹了一場大辱。”有眾頭目,莫敢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