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悔初心群英宴貴 敘舊懷雙鳳盤龍(1 / 3)

“鐵不鋒著人將禮物呈上,又作一揖道:“門生不揣愚質,願登堂請教,望乞榮納,終身頂戴。”石生故愧道:“我與兄乃貧賤之交,今日何敢當此抬舉。”鐵不鋒知石生是罪他之言,益發要拜門生。石生遂令人收了禮物,安位各坐。鐵不鋒所言皆勢利奉承的話,兼修好徐州的事。石生所言,皆大方不以小忿在意中的光景。鐵不鋒見石生度量寬宏,不相計較,茶罷即放心而別。石生亦不留,打恭回內,著人將禮物查入。對懷伊人、李穆如將鐵不鋒來拜門生修好之意,各咀嚼一遍,皆為之羞恥。

大家歎息未了,見廚役整置午飯上。石生即陪眾午飯畢。

忽一衙役傳一速帖至,言梅老爺同眾位老爺,已在先春園等候。

石生同李穆如、懷伊人隨即更衣,騎了三匹大馬,不擺職事,帶了十數個家丁,出寺向先春園赴席。舉步之間,到了先春園。

三人下馬,梅公同眾迎進一廳上,相見畢,各敘套話。茶罷,即奏樂安席。石生一席,李穆如二席,懷伊人三席。石生不肯僭李穆如,李穆如不肯僭懷伊人,三人遜讓一回,梅公道:“懷兄雖是學生家西席,今日卻有半主之分。”懷伊人又對石生道:“吾兄今日之客,比尋常不同,就權僭令表兄一座,卻也不妨。”三人方坐。梅公同畢守謙在兩旁對席,錢知府在畢守謙下一席。坐罷,酒方一巡,優人叩頭。石生對梅公道:“今日可謂至親相會,令優人退去,以便敘話何如?”梅公應諾,隨叫優人退了,令蘇唱伺候。隨即蘇唱上來,唱了一套曲子。

各聽曲罷,梅公對石生道:“當日田又玄在舍冒名赴館,又薦徐州一鐵不鋒相與作詩。那鐵姓抄田又玄之胡詩,田又玄又抄老寅翁之詩,二人如此醜態,田又玄還有薦鐵姓為婿之意。

以今思之,那鐵姓定田又玄一類假冒之流,老寅兄亦知否?”石生回道:“田又玄起初謀館時,竟不知淩春是令愛,鐵不鋒在府上作詩時,亦不知田又玄是假冒的。及後,晚生不第時,在徐州為謀害事,被鳳公拿去,田又玄時在座旁,鐵不鋒方才識出他是田又玄。”梅公道:“寅兄去歲被何人謀害?學生卻總不知,但後何以得脫?那鐵姓何以識出田又玄?請細一二。”石生遂將畢守謙同鐵不鋒誤作假名士謀害,徐州公差口稱拿田又玄,被蘇小顯魂得脫話頭,說了一遍。

梅公聽罷道:“田又玄假冒寅兄之名,一定對人反以寅兄作田又玄了。不期人未害得,己禍先招。且寅兄冰玉之人,種種遭此小人不足,宜乎有蘇小出,以助寅兄之福星也。”錢知府在旁聞說,忙打恭道:“當日徐州之害,實與知府無幹,乃畢舍親一時之錯耳。”畢守謙聞言忙欠身道:“當日這事,實因鐵不鋒而起,亦非出自晚弟。”石生接口道:“晚生一向蒙愛,此不過旁人傳言,料畢先生定無此事。”畢守謙欠身微應。

“鐵不鋒著人將禮物呈上,又作一揖道:“門生不揣愚質,願登堂請教,望乞榮納,終身頂戴。”石生故愧道:“我與兄乃貧賤之交,今日何敢當此抬舉。”鐵不鋒知石生是罪他之言,益發要拜門生。石生遂令人收了禮物,安位各坐。鐵不鋒所言皆勢利奉承的話,兼修好徐州的事。石生所言,皆大方不以小忿在意中的光景。鐵不鋒見石生度量寬宏,不相計較,茶罷即放心而別。石生亦不留,打恭回內,著人將禮物查入。對懷伊人、李穆如將鐵不鋒來拜門生修好之意,各咀嚼一遍,皆為之羞恥。

大家歎息未了,見廚役整置午飯上。石生即陪眾午飯畢。

忽一衙役傳一速帖至,言梅老爺同眾位老爺,已在先春園等候。

石生同李穆如、懷伊人隨即更衣,騎了三匹大馬,不擺職事,帶了十數個家丁,出寺向先春園赴席。舉步之間,到了先春園。

三人下馬,梅公同眾迎進一廳上,相見畢,各敘套話。茶罷,即奏樂安席。石生一席,李穆如二席,懷伊人三席。石生不肯僭李穆如,李穆如不肯僭懷伊人,三人遜讓一回,梅公道:“懷兄雖是學生家西席,今日卻有半主之分。”懷伊人又對石生道:“吾兄今日之客,比尋常不同,就權僭令表兄一座,卻也不妨。”三人方坐。梅公同畢守謙在兩旁對席,錢知府在畢守謙下一席。坐罷,酒方一巡,優人叩頭。石生對梅公道:“今日可謂至親相會,令優人退去,以便敘話何如?”梅公應諾,隨叫優人退了,令蘇唱伺候。隨即蘇唱上來,唱了一套曲子。

各聽曲罷,梅公對石生道:“當日田又玄在舍冒名赴館,又薦徐州一鐵不鋒相與作詩。那鐵姓抄田又玄之胡詩,田又玄又抄老寅翁之詩,二人如此醜態,田又玄還有薦鐵姓為婿之意。

以今思之,那鐵姓定田又玄一類假冒之流,老寅兄亦知否?”石生回道:“田又玄起初謀館時,竟不知淩春是令愛,鐵不鋒在府上作詩時,亦不知田又玄是假冒的。及後,晚生不第時,在徐州為謀害事,被鳳公拿去,田又玄時在座旁,鐵不鋒方才識出他是田又玄。”梅公道:“寅兄去歲被何人謀害?學生卻總不知,但後何以得脫?那鐵姓何以識出田又玄?請細一二。”石生遂將畢守謙同鐵不鋒誤作假名士謀害,徐州公差口稱拿田又玄,被蘇小顯魂得脫話頭,說了一遍。

梅公聽罷道:“田又玄假冒寅兄之名,一定對人反以寅兄作田又玄了。不期人未害得,己禍先招。且寅兄冰玉之人,種種遭此小人不足,宜乎有蘇小出,以助寅兄之福星也。”錢知府在旁聞說,忙打恭道:“當日徐州之害,實與知府無幹,乃畢舍親一時之錯耳。”畢守謙聞言忙欠身道:“當日這事,實因鐵不鋒而起,亦非出自晚弟。”石生接口道:“晚生一向蒙愛,此不過旁人傳言,料畢先生定無此事。”畢守謙欠身微應。

李穆如又接口道:“就是畢親翁有此事,正是激勵舍表弟取功名之意,若非有此一變,舍表弟怎肯棄淮而進京呢。”各席皆笑。

梅公笑罷,問道:“石寅兄去歲是甚時方時進京的?”石生道:“晚生是夏末秋初,路遇懷兄,著懷兄奉璧了關書,即起旱長往。”梅公道:“學生差人來淮奉訪時,寅兄可知麼?”石道:“盛管家在淮,晚生尚留寺中。”梅公訝道:“小價何以說寅兄進京去已多時呢?”石生道:“那時晚生隻道畢小姐是淩春,惟恐應命赴館,有失遙訪苦心。故反托詞姓齊,假言石池齋已進京多時,以掩人耳目。”梅公笑道:“寅兄此意,與懷兄賴《楊柳枝》詞正是一樣了。”懷伊人接口道:“那時若知淩春小姐是老先生令愛,斷無這些詭言了。正是’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梅公道:“還是分中與畢小姐有緣。”眾皆稱異,飲酒。蘇唱又吹彈半晌。

石生問梅公道:“田又玄在府上,老先生曾送過多少館金與他?”梅公道:“正是,館金並未曾得,隻得了些許贄見。不知後來如何向徐州的?”石生笑道:“他正為未得館金,故要往徐。”梅公因問就理。石生道:“說起可笑得緊。他曾在蘇州與一醫生姓白者,叫做白隨時,勾同謀館,議定館金三七均分。假以臨鶯畢小姐,說作淩春,愚我來淮。誰知懷伊兄去撞破了他冒名之事。既館金未得,又恐回家時,白隨時須索分銀,隻得向徐州而往了。”梅公聽說笑道:“原來他有個夥騙。”畢守謙在旁忽接口向石生道:“石先生何以得知細理。”石生就將聞閻閣老強親,田又玄賣仆,自己妝鬼,退銀之事,說與畢守謙。舉席皆稱石生作事奇幻。梅公又道:“正是五梁不成,反輸一帙了。田又玄白白看養盛價一場,反惹出許多事來,自己前後作了供伏。”畢守謙接口道:“如今盛價卻在何處呢?”石生道:“就是去春曾隨我在清涼寺的那柏兒。”畢守謙道:“當日倒不曾留心。可叫來,看他人品何如?”石生遂令人役傳進柏兒。畢守謙讚道:“果然停當,品格不俗。”又欠身向梅公並石生道:“舍下有醜婢,名喚翠雲,年方十五六,配他何如?”梅公道:“這是極妙的事。”石生因叫柏兒叩頭謝過。大家皆稱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