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煉津化精胎息自成(1 / 2)

巍峨終南,景秀天成,雲汐遮日月,霧隱環山腰,點點碧玉綴滄野,此處有全真,攥靈氣而修真,桃園世外,悟天地之道法。

三百年前,一代法相李釋空遊至終南山,離去時留下這句歌謠流傳至今。

終南山上有全真,說的便是混元教。

“咚咚咚”

靈秀宮裏的銅鍾連著響九聲,卯時剛過,天色微微明朗,天際出現一小片魚肚白,這一小片魚肚白越來越大,很快從裏麵滲出一縷金色的光芒,像極了白布上繡的金線。

一日之計在於晨,黎明時候,天地靈氣最為純淨濃鬱,日出之時,有紫氣東來,是為道家練氣最好的時候。

靈秀宮裏的鍾聲尚未停下,朝陽峰的練氣台上便已坐滿了道士,雙腿盤曲,五心向天,迎著朝陽做內家呼吸吐納,將天地靈氣吞入腹中,排出體內濁氣。

修煉之道,勤能補拙,每日無論刮風下雨都要按時做早課。

金色的太陽光劃破雲層,氤氳霧氣籠罩朝陽峰。

練氣台上,有個十七八歲的道士盤膝做著吐納,道士麵容不甚俊郎,可用平淡而二字描說,本名叫做牛二,是終南山下村子裏的孩童,機緣巧合下成為混元教弟子,改名作玄真,上山十年,為玄元殿弟子,全真弟子大多識得他。

並非是玄真過於愚笨,也非是天賦過於驚世駭俗,記得剛入門時掌教真人還曾誇讚過玄真機敏聰慧,他出名蓋因其行為舉止放蕩不羈,混元教戒律頗多,忌葷腥**戒殺生,偏生樣樣俱全,偷的閑暇便往山下跑,酒肉齊全,還被同門瞧見過在煙花之地停留,為此他時常被關禁閉,但每次出來後還是我行我素,若不是玄元真人寬宏大度,恐怕早就被逐出山門。

混元教的弟子大多瞧不上玄真,練氣時候多不願離他近些,道士也不在意,自顧自的盤膝做著呼吸吐納,隨著他呼吸時,小腹便起伏鼓消,“咕咕咕”好似有隻牛蛙在蟬鳴,聲音不大,卻清晰可聞,約摸過去大半個時辰,天穹上的太陽躍過山巔,霞光萬道,聚攏在朝陽峰上的氤氳霧氣慢慢散去,早課的時候過了,道士們從練氣台三三兩兩離去,隻有玄真還坐著,不動如山,從腹中傳出的牛蛙鼓動之聲愈發洪亮,久時便像麵牛皮大鼓在敲響,耳旁轟鳴,他不受影響,手中變了個法訣,單手做拈花狀,一手扶蓮台,眼觀鼻,鼻觀心,心若止水,不起波瀾。

久盛必衰,過猶不及,腹中蛙鳴達至最洪亮時便開始消沉,從牛皮戰鼓化作微不可聞,口中靈氣凝結成一團生香津液,妙不可言,津液芳香四溢,比兩百年的人參還要好聞。

有道是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一口津液吞入腹,立刻化作濃鬱靈氣流遍全身,四肢百骸一陣酥麻,腹中火熱,五髒六腑就好似浸在溫水中,好不舒服,他不自覺的口中低吟聲,渾身精神抖擻,道袍包裹下的身軀顫抖些片刻,皮膚上的赤紅之色褪去恢複正常。

修煉本就不能一躍千裏,貴在堅持,猶如小水滿灌,黃庭三卷中講述的練氣之道晦澀難懂,玄真也隻悟道煉津化精這一層,吞食天地靈氣,凝成一口生香津氣,吞入腹中,用以補足精氣,強身健體,還可延年益壽。

玄真用十年時間才走到這一步,以固本培元,雖不曾修過內氣之法,可身法矯健,力若奔牛,舉手投足間開碑裂石輕而易舉。

從朝陽峰練氣台下來,他直直回了玄元殿。

每日裏照舊去山下浪蕩,覺得山下無趣時便在殿中靜頌黃庭道經,亦或者拿柄鬆紋青釭劍耍亂幾套劍法,他沒有修出內氣,但舞劍之時,力貫四方,長劍顫鳴不止,氣勢甚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