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初,有三皇五帝在位以仁善濟民於水火,其後大禹察納山河萬裏,鑄鼎分劃而立九州權威。
九鼎傳世,王朝更迭,夏有暴桀,商有紂王,此二者皆因勢而起,亦因勢而亡。
大周武王姬發得太公薑尚相助,得立王朝八百年基業,然世代分封之下,諸侯權力日益增大,周天子勢微而不自醒,苟延殘喘四百年後,傳位於姬宮湦,世人謂之周幽王。
為博美人褒姒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戲諸侯,至此官民共憤,威信盡失,周失其鹿,天下群雄共逐之。
三萬裏山河並狼煙,八百路諸侯亮刀兵,割據戰爭疊起無止,亂世紛紜愈演愈烈,卻也兼並不斷,漸成五國爭霸之局麵。
其一者,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練精兵陳利卒,募良將造勁弩,內修法度,外連諸侯,有席卷天下之勢,並吞八荒之心。世人謂之西秦也。
其二者,漢王劉邦以亭長卑微之身斬白蛇而起義,無所不用斂民心,不拘一格降人才,奮六年之餘烈,終執敲撲而虎踞龍盤。世人謂之東漢也。
其三者,揚州三月百花開,廟寺金鱗化龍摶。徒手起家平戰亂,應天府外英傑滿。天下昭昭煙塵滾,我自偏安長江岸。洞庭湖裏戰船浮,卷起千堆雪映山。世人謂之南明也。
其四者,敕勒川,陰山下,草原一統,遊騎無雙,異族彎弓,牧馬南下。跨東西遼闊,起黑水而至西域樓蘭,凡清、金、西夏、吐蕃等皆為隸屬,光芒之盛可與日月爭輝。世人謂之北元也。
最後一者,位居中原腹地,占據天下富饒,行農耕重商賈,開文化倡自由,境內民豐食足,長治久安,以威名加服四方,借商流連貫南北,乃是亂世中難得一見的繁華穩固之地。世人謂之中唐也。
除此五者,其餘百國諸侯,雖有薄名,實難同比,故謂之五國亂周。
齊地。
即使是昔日太公薑尚的封地,也不免在諸侯的爾虞我詐中打破了往日的安寧,兵馬車輦緩緩駛來,宣告著一段新的開始。
坐在顛簸搖擺的戰車裏,姬宮湦的心情複雜莫名,甚至還有幾分哭笑不得。
拜托,我隻是玩個亂世梟雄的遊戲而已,至於弄假成真,穿越時空附身到這周幽王身上嗎?
再說穿越誰不行,偏偏是這個已經烽火戲諸侯受盡天下口誅筆伐的周幽王,還是兵敗落荒而逃的路上,這不注定了死路一條嗎?
好,是周幽王我認了,畢竟能和褒姒這個禍國妖姬快活也值了。
可是,誰能告訴我,大周八百路諸侯裏麵什麼時候有秦、漢、唐、元、明這五大盛世強國,難不成時空已經徹底錯亂,還是說這其實是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神秘時空?
久思無果,姬宮湦不得不逼自己強行接受現實。
他雖貴為周朝天子,但五國分周、諸侯並舉之下,他如今實力孱弱、如履薄冰,當然,這其中不免自己咎由自取的緣故。
數月前,周幽王為博寵妃褒姒一笑,不惜點燃烽火戲弄諸侯,這是一個狼來了的故事,最後北元附屬清真的率軍攻打鎬京,慌亂之中,周幽王隻好再次命人點燃烽火求救,隻是這一次,再無一路諸侯引兵來援。
於是很快,城池告破,清軍數萬鐵蹄侵踏之下,久疏戰陣的皇城禁衛軍一觸即潰,隻能護著周幽王奪路東逃,一直逃到太公薑尚的封地――齊地,才得以喘息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