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創造奇跡——羅森塔爾效應研究(1 / 2)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羅森塔爾的解釋是,老師自從得知了這些學生會大器晚成以後,就開始給予這些學生特別的照顧與關懷,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讓學生提高成績。

那麼,老師為什麼會對特定的學生出現期待?這種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就是因為在人們的頭腦中事先存在著一種定式。這種定式可以認為是一種心向,具體是指在某一刺激發生反應以前,就已經存在某種意向了。例如,當你聽說某人對自己很不滿意時,那麼在你與這個人相見時,即使他沒有冒犯你,你依然看他不順眼。如果你聽說這個人喜歡挑別人話語中的毛病,那麼在與他交流的時候,你就會刻意地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這就是定式在起作用。正是因為定式的存在,你才會出現不同的反應,而這個反應與你平時的表現並不一樣。

老師對羅森塔爾的話存在著一種定式。羅森塔爾是心理學界的權威,在這些老師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們對羅森塔爾所說的話自然深信不疑。因此當羅森塔爾指出某些學生是大器晚成的人才時,老師就開始對這些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期望,並用對待聰明學生的態度去對待他們。因為老師的期望,學生也開始覺得自己是聰明的、優秀的,自信心得到提高,並按照聰明學生的標準去努力,最終成了成績優秀的學生。

但是,統計同時發現:因為教師的期待而產生的差異在一年級和二年級這樣的低年級比較明顯,而在五年級和六年級這樣的高年級則不是那麼明顯。

對於這種現象,羅森塔爾給出了一定的解釋。首先,低年級的兒童比高年級的兒童具有更強的可塑性,在半年內往往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其次,由於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兒童入學時間不長,還沒有在教師心中形成牢固的印象,教師對每位學生所擁有的學習能力也沒有深入的了解。這個時候,教師比較傾向於采納羅森塔爾所給出的測驗結果,從而對名單上的學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羅森塔爾根據這些實驗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心理學理論,也就是羅森塔爾效應,具體是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你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所期待的。隻要你充滿信心地去期待,那麼希望就有可能真的發生。

美麗的古希臘傳說

羅森塔爾效應也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個著名的雕塑家,他曾經精心創作了一座美麗的女性雕像,並且深深地愛上了雕像,還給雕像取了一個名字——蓋拉蒂。後來,皮格馬利翁給雕塑穿上美麗的衣服,並且與它親吻與擁抱,但是得不到絲毫回應。為此,皮格馬利翁十分絕望,他決定向神乞求幫助。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羅森塔爾的解釋是,老師自從得知了這些學生會大器晚成以後,就開始給予這些學生特別的照顧與關懷,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讓學生提高成績。

那麼,老師為什麼會對特定的學生出現期待?這種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就是因為在人們的頭腦中事先存在著一種定式。這種定式可以認為是一種心向,具體是指在某一刺激發生反應以前,就已經存在某種意向了。例如,當你聽說某人對自己很不滿意時,那麼在你與這個人相見時,即使他沒有冒犯你,你依然看他不順眼。如果你聽說這個人喜歡挑別人話語中的毛病,那麼在與他交流的時候,你就會刻意地注意自己說話的內容。這就是定式在起作用。正是因為定式的存在,你才會出現不同的反應,而這個反應與你平時的表現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