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經常幫家裏人幹活,所以他們曬得格外的黑。若不是清楚這還在華國境內,莫長安差點以為自己來到了非洲。
“都過來,這就是出錢給你們建學校的莫叔叔和李阿姨。”
一群小孩見到男人過來了之後,都跑了過來,但是還是躲在男人身後,怯怯地望著莫長安他們三人,不說話。
“我們這個鎮是Y省最小的一個鎮,各個村子分得很散,所以沒有學校。家裏有條件的都把小孩送去縣城上學了,就隻有這些家裏窮的,最大的十一歲了還沒讀書。
學校建成之後,我們申請的老師還沒過來,就由各個村的村支書輪流來給他們上課。也不知道講什麼,就先教他們說普通話。上麵說9月份他們派的支教老師就來了,孩子們就有書讀了。”
聽到這裏,莫長安才知道,他爸媽居然背著他捐了一所學校!
李琴招來躲在男人身後的孩子,一一詢問他們平時的生活細節,而莫建國則是和男人聊起了學校修建的情況。
“你生活的年代好了,我們那時候,比他們還苦。”莫建國和李琴跟莫長安講起那個年代的事來。
說起他們還小的時候,莫家村的事,還有那幾年浩劫。
幾乎所有經曆過那幾年的人,都不願意再提那時候的事。莫建國和李琴是在那件事結束了好幾年之後才出生的,但他們出生的地方因為地處偏僻,所以還保留著許多殘餘的惡習。
莫建國和李琴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了解了許多當年的事情。
“小時候的莫家村,有個老頭最愛跟大家講故事,你爸我幹完活沒事就喜歡去找他。那時候的事我問了村裏的好多人,就連你爺爺也不肯說。就隻有他,把一樁樁、一件件的事講給我們聽。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的話,那就是人間煉獄。很多上麵下來的人都瘋了,嘴裏念著口號,幹什麼事都要和本子上的話一一對應。隻要有一點點能拉得上關係,就會被拉去□□。
後來我才知道,他兒子,就是在那時候死的。那時候他已經有一些老年癡呆了,為了不忘記他兒子,就一遍一遍地說著過去的事。到後來,他話也說不清楚了,也沒人願意聽了。我和你媽離開了村子,再回來的時候,聽說在某天早上,他們發現他死在了他常坐的椅子上。”
莫長安雖然在網上偶爾會看到那個年代的消息,但是都是從網友的隻言片語中了解到的,並沒有太深的感受。隻是今天莫建國和李琴見到這些孩子,回憶起過去的日子,順口就把過去的事講了出來。
聽莫建國說,他本來還應該有個大伯的,但是沒活過那兩年,最後餓死了。
這裏的孩子和他們那時候的生活差不多,一邊上學的同時,還得一邊幫家裏幹活。甚至農忙的時候,大人會讓小孩直接曠課,避免耽擱他們田裏的事物。
這些小孩一個個看起來黑漆漆,瘦筋筋的,其實都是農活的好手。
而李琴和莫建國讓莫長安來這裏的目的,就是讓他給那些小孩們講講外麵的世界,他們在大學裏邊的生活。
對於農村的小孩來說,隻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他們的未來;隻有在他們的心中埋下火種,他們才會對未來的生活報以期待。
或許這十來個學生中最後堅持下來,參加高考的就隻有一個,但李琴和莫建國已經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莫長安他們在這裏停留了兩天,莫長安充當老師給那些小孩們上課。半天講課堂知識,半天講大學的故事。
雖然這裏很落後,但燕京、水木大學的名頭幾乎響徹全國,所有人都知道,所以他們聽得很認真。
學校沒有食堂,孩子們中午的時候就拿出從家裏帶來的東西吃,雖然碗中沒點油星,好歹是能吃上米飯的。而莫長安他們,則是靠著小鎮上的一家米粉度日。
五塊錢一大碗,非常實在。
除了這個鎮,李琴和莫建國總共捐了四座學校,教學樓、操場加上桌椅板凳,共計四百八十萬元。
“那會兒賺的錢越來越多了,我跟你媽一商量反正我們也用不上,不如捐出去。但是查了好些公益組織,網上都有不好的評論,最後一合計,幹脆自己聯係貧困鄉鎮,給他們修學校。
有些鄉鎮領導也會貪汙,但是我們爭取他們的同意就行了。施工隊我們自己聯係,錢我們直接劃撥,定期派人去驗收結果,就不怕落不到實處。如果他們不同意,那我們就換個同意這麼做的鄉鎮。
確保把每一分錢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