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廬山魅影(1 / 3)

第一百七十八章 廬山魅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廬山魅影

九江古稱潯陽、柴桑,左鄰鄱陽湖,右連洞庭水,與長江黃金水道在這裏構成了中國南北、東西交流的軸心。

九江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資源博大精深,便利的水陸交通促進了中華經濟、文化的發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為天下“眉目之地”。

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封天下三十六郡,其中就有九江郡。發達的水陸交通使九江成為軍事重鎮及商業、文化交流中心。

九江(潯陽城),山擁千嶂,江環九派,“士高氣清,富有佳境”。自古以來。就是舟車輻輳,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處贛、鄂、湘、皖交界處,襟江帶湖,背倚廬山,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

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其中著名的廬山,以其迷人的秀姿,吸引了許多曆代名人高士,各宗教界傑出人物在這裏駐足,許多傑出的人物為廬山吟唱出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使廬山成為千古名山。廬山,佛教、道教、儒教、伊斯蘭教並處一山,形成了中華曆史上的獨特文化現象。秀麗的風景,多變的景幻,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

敬文和遲千盜兩人,經過長時間的跋涉,第二天黃昏時分,進入了九江地界來到了廬山之中。兩人見廬山江環湖繞,水光山色、嵐影波茫之景象,心情大爽,頓足遠望。遠處一山飛峙,斜落而俯視著萬裏長江,正瀕而側影著千頃闊湖,山清水秀景色泛勝。

敬文感慨道:“難怪蘇軾讚歎為‘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峻嶺奇峰,還有‘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不愧是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

遲千盜嘿嘿笑道:“小子,那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不算了?你沒來過這裏吧?我已經來過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古人雲:“峨峨匡廬山,渺渺江湖間”,形容恰到好處。”

“哦?你老人家還蠻有詩意,好,哈哈!”敬文笑了起來。

遲千盜不滿道:“小子,你這是在諷刺我是不,難道我就會偷技不會吟詩?你也太小看我了。”

“哪裏,老人家誤會了,我對你老的逐步了解,使我越來越感到你可不一般,哈哈!”敬文眨眼笑道。

“這話中聽,還有很多你不了解的事呢,好好學著點!”遲千盜不由飄飄然起來。

兩人邊走邊欣賞景致,不斷的調侃起來,其樂無窮。

“小子,你知道廬山的來曆嗎?”遲千盜忽然問道。

“哦?老人家說說看。”敬文來了興致。

“有一種傳說,早在周初,也有說在周威烈王時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據說匡俗字君孝,有的書稱匡裕,字子孝,也有稱為匡俗的。估計俗字是誤傳,俗、續二字罔音,也是傳聞之悅。但現在普遍流傳的名字是稱他匡俗,匡裕很少有人知道了。”遲千盜說道。

“喂!這與廬山有什麼關係?”敬文不解道。

“小子,這關係可就大了,你聽我說完好不好!”遲千盜說道。

頓了頓,接著說道:“為了方便,這裏依照人們熟悉的稱呼。此外,還有稱匡俗為廬俗,這種傳說乃是因名山而臆想其人,以地名為氏,以氏為姓,倒還符合古代的慣例。至於他確切的姓氏,自然毋庸予以追究,要追究也無從著手。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也屢次回避,潛入深山之中。後來,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這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化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說廬山這一名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為匡廬。”

遲千盜說完轉頭望向敬文,眯眼道:“這下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