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是非緣劫,還得從十六年前說起。
那時,本在山中清修多年的道清門弟子江謙,因塵緣未斷、修為始終難有進益的原因被師尊遣離山門,就此還俗下山。
道清門乃四大仙門中獨修“絕情棄愛之道”的避世清淨地,雖然門下有著不少俗家弟子,但傳承衣缽正統的曆來是清修一脈。到了一定年歲,修為上還無法有所突破的俗家弟子會被遣下山去,就此斬斷仙緣——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清修弟子。雖然美其名曰“塵緣未了,師門無法強留”,實則卻是天長日久門中弟子過盛,枝繁葉重無法負擔,沒有多餘的資源來培養這些資質不足的弟子,因此趕下山去罷了。
江謙為人心思聰穎,自然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雖然他已足夠努力,可資質不夠也是事實。即使再怎麼意難平又能如何呢?到底他也隻能收拾行囊黯然離去。
盡管如此,他卻不想如同一條狼狽的棄犬般被趕回家任族人笑話,於是滿腔鬱鬱的江謙並沒有直接回家去,下山之後他開始遊曆塵世權當修行去。便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一個朋友,或者說是知己也不為過——一位修習神道的花仙。
神道修士與一般的道、佛、妖、魔都不同,他們神秘而遵循天地自然,他們所修之道即為順應自然法則之道,和薛沉這些修仙之人所崇尚的“逆天而行”的長生道截然相反。對於他們來說,一個神修最重要的就是一顆悲憫萬物蒼生的大愛之心,因此行善積德造福世人便成了他們的功課——行的善越多、積累的功德越多,願意供奉他們的信徒便越多,他們便能憑借世人的信仰證道成神。
也因此,很多神修未必擁有多麼強大的力量,也未必多擅長出神入化的法術,卻可以得到被天地認可的神位,成為鎮守一方的守護神。這類神靈的例子很多,比如土地神土地公公、洛水神宓妃、或某方山神、某地城隍老爺等等,都屬於神修一列。
且神修並非都是由人而來,得道的妖靈精怪也有不少,前提是必得有顆向善之心。
而這位花仙正是這樣一個悲天憫人的神修,他尚未得道,卻已修得一顆玲瓏菩提心。江謙遇見他時,他正為了一眾供奉著他的貧苦山民與一隻法力高強的狼妖鬥法,奈何他力量太弱,不敵狼妖漸落下風。
江謙那時雖然早已築基年歲頗大,然而麵容卻如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兒郎,加之從小長於世外山中不曾入世,因此心境也同個初生牛犢的少年一般。他那時最看不慣這種恃強淩弱的不平之事,見狀自然出手相助,在生死關頭救了那花仙一命。
花仙乃草木精靈化形,心地赤誠單純,因感念江謙的恩德,決心跟隨在他身旁供他驅使以報答救命之恩。江謙一路遊曆這浮華世間,花仙便一路相伴。久而久之,他們的情誼日漸深厚,不僅成為了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知己。
很快,江氏家中知道了江謙還俗之事,便來信催促江謙盡快返家。江謙無奈隻得遵從,而那花仙自也跟著他一塊回了江家。
這一年,正是人間四月之春。
江謙終於回到了多年未歸的東祁家中。初入庭院,驟見梨花開得正茂,一時間滿目芳白,含煙帶雨,如同飛雪蔽日。
忽聞耳畔傳來泠泠清脆的笑聲,那聲音是那麼的歡暢快樂,讓聽到的人都不禁微笑起來,仿佛被它的快樂所感染,霎時忘卻滿腔憂悶。江謙自從下山之後始終心懷抑鬱,此時驀然聽到這般開懷的笑聲不禁一愣,忍不住朝那快樂的源頭看去,而這一見之下,竟是一生的劫數。
霜白樹下,一個約莫豆蔻年華的少女正無憂無慮地蕩著秋千。
鵝黃的裙擺如同撒花的姿態,高高揚起又驟然飄落,在空中劃出一抹動人的弧度。陽光落在她柔美的臉上,仿佛為她鍍上了一層碎金,她唇畔的笑靨成了江謙這輩子見過的最美的景致。微風吹來,隨著落花飄蕩在院中的,唯有她那幹淨清澈的笑聲。
江謙情不自禁地想要靠近她,靠近這個甫一出場便溫柔了他整個心房的姑娘。
這還是他第一次如此靦腆地和人搭話,他拱手一揖:“在下江謙,字涵之,不知姑娘名姓?”
那少女一怔,仿若被突然出現的人驚擾到了,蕩起的秋千陡然一停,她差點跌落下來,江謙忙飛身上前攙住了她。少女卻被嚇得麵色一白,猛地揪住心口咳喘起來。廊下正在做女紅的侍女們趕忙都圍了上來,其中一個又氣又急地指責道:“哪裏來的冒失鬼,竟如此驚嚇我家小姐!”
江謙沒想到好好的邂逅竟會變成這樣,有些手足無措,訥訥道:“這……她這是怎麼了?”
“你可知小姐生來有心疾,本就體弱,哪受得住你這般唐突之舉!”
眾人忙不迭地將少女護送回房,請太醫的請太醫,叫夫人的叫夫人。江謙不知怎麼地,也跟了過去,渾然忘了要先去正廳給父母報平安一事。
忙碌中,忽有一名侍女仔細打量了他一番,若有所思道:“你,你莫不是離家多年的江謙二爺?!”
這句話頓時叫房中又炸了鍋,侍女們紛紛激動起來。
“什麼?!這人便是江二爺?”
“呀,那不正是老夫人口中柳小姐未來的夫婿麼?”
……
因著如此烏龍般的邂逅,江謙方才知道,他居然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多了一位美麗而體弱多病的未婚妻子,柳如茵。
後來江謙才從母親那兒了解到柳如茵的身世。江氏乃東祁玉京的修仙世家之一,作為其世交的柳氏一族當然也不是凡夫俗子,然而幾年前因魔修尋仇在一夜之間慘遭滅門之禍,唯有這一代的嫡女柳如茵被家中修士以命相護才逃了出來,送到了江家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