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為什麼影視公司和院線的戰爭要波及到我們?憑什麼不給我們電影看?”
“我不管你們到底是怎麼想的,趕緊給老子開門,老子要看電影,不然的話,我以後再也不支持國產了。”
“倒黴催的,以前這個分成你們怎麼接受了,今年突然就不接受了?你們談就談,憑什麼不給我們看電影。”
他們才不管影視公司和院線之間的齷蹉是什麼,也不管影視公司在這樣的分成下能不能賺錢,他們隻知道影視公司和院線之間的齷蹉已經影響到他們了。
院線他們罵,但影視公司他們也罵。
輿論,漸漸的有傾向院線的危險。
一周過去了,影迷們的怒火積累得越來越高,而單周票房成績也新鮮出爐。
《桃花源記》以單周56萬的票房成績領跑周票房榜,《阿西匹林》以32萬的單周成績屈居亞軍,而《少女》則跌至10萬以下,大撲特撲。
國產電影仿佛一下回到了百萬票房的時代。
其實道理很簡單,僅僅隻有三家院線上映的國產票房嚴重不足,要知道,這三家院線並非支持某一部電影,他需要均勻出一些影院給其他的國產電影上映,結果導致大家的票房都不怎麼好看。
媒體,影視公司拿到這份成績單,一個個臉色鐵青。
撲了。
這些電影全部都撲了,不管是口碑差的還是口碑好的,全部都撲了,原因很簡單,院線不夠。
這些年來國產電影的票房一直在漲,從幾千萬上漲到幾億,他們以為市場大了,到現在才知道,原來不是市場大了,而是電影院的數量增加了。
現在電影院數量一減少,他們的電影立即就被打回原形。
同時他們也在慶幸,慶幸自己沒有拿得意之作去和院線硬碰硬,要真碰了,保管死得慘不忍睹。
而雜誌和報紙看到這份成績單,也一個個都失聲了。
幾十萬幾十萬的票房,這多麼沒有出現過了?幾年?十幾年還是多久?沒想到幾十萬便可以領跑整個檔期的情況又出現了,這讓享受了一周幾千萬、幾個億的洗禮的影評人有些受不了。
“這周票房,他們沒有輸給口碑,而是輸給了院線,在院線的不支持下,所有的電影都遭遇到了慘敗,不是他們不行,而是院線太霸道。”
“壟斷的院線,掌握著影片的生死,沒有院線,《泰坦尼克號》也不可能在華夏取得票房。”
“這是壟斷,必須要打破的壟斷,因為壟斷已經成長為毒瘤了。”
所有的影評人都將責任推到院線的頭上,並且對院線口誅筆伐,而那些電影的投資方、演員,全部都臉色鐵青。
“我早說過,不能讓我們的電影去,現在好了,這麼‘高’的票房,大家全完蛋了。”
“什麼破爛劇組,取得這樣的票房,虧我還投入了那麼多錢,去死吧!”
“本來還抱著一炮而紅的心思,沒想到結果是這樣。”
一些流言蜚語漸漸的流轉出來,影視圈內部有分裂的危機。
不過在票房不行的時候,娛樂天堂上,這些電影的點播俱都創下新高。
“《桃花源記》首周銷售額120萬,《阿西匹林》16萬,《少女》72萬,嘖嘖,網民是不是把《少女》當做******片來看了?”齊向東抱著內部數據,微微有些得意,“娛樂天堂的注冊人數又上漲了一些,那些沒電影可看的家夥全部都來我們網站看了。”
人數不多,但個個都是有錢的主,畢竟能夠花幾十塊錢,上百塊錢去影院看電影的人怎麼也不差那麼十幾塊錢。
他們都是優質用戶,支撐網站的主力群體。
“我們要不要宣傳一下?盡可能的多拉攏他們?”
“不用了。”
李霖一擺手,“這次的風波不要卷進去了,當然,活動要搞,但是要低調,不能大張旗鼓的搞。”
“這次的戰爭很快就要分出勝負了,再這樣鬧下去,影迷的憤怒要將廣電和院線全部都焚燒了。”
廣電和院線再厲害,他們上麵還有管著的,隻是那些人暫時沒有注意到影視圈而已,若是鬧得太過分了,上麵的板子打下來,不管是院線還是廣電,都承受不起。
正如李霖所想,僅僅是第二天,廣電的範偉平就站了出來炮轟院線,“國內的某些院線就像是壓在影視公司身上的一座大山一樣,時時刻刻都約束著影視公司的作為。”
“這樣沉重的包袱也使得國內影視業發展緩慢。”
“對於這次影視公司的作為,我們廣電是不讚同的,我們希望雙方能夠走上談判桌,一起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