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隻要一個不上映,再好的電影都拿不到票房,至於國外,嗬嗬,有本事就去國外掙票房,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歐洲,哪個不是市場,但國產電影走得出去嗎?
除了一個《英雄》,還有誰可以在海外拿到高票房?
他們若是有那個本事,也不敢在這裏上躥下跳。
“大家一起撐,我倒要看看,那些影視公司可以撐幾天,不供片?我還不上映了,大家一起虧,我看影視圈能夠撐住的有幾個。”
“廣電?剛剛一成立就搞垮影視圈,我想上麵會考慮廣電這個部門是不是有成立的必要。”
……
2006年剛剛開春,張藝謀率先拋出一個炸彈,備受期待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宣布延期,理由很簡單,分成談不攏。
僅僅隻是這樣。
但是隨後,華誼、博納、光線等等影視公司同時宣布開拍大片,但是具體的上映日期,沒定,很簡單,分成談不攏。
談不攏?
為什麼會這樣?媒體頓時展開了討論,在廣電的授意下,鋪天蓋地的輿論席卷了過來。
不是李霖那個時空中《金陵十三衩》單挑院線,而是所有的影視公司都在挑戰院線,有了網絡點播渠道的廣電比上一世廣電要有底氣得多。
李霖前世的廣電雖然是太上皇,但在盜版橫行的中國裏麵,院線牢牢的把持了影視圈的命脈,所以他們不敢大動幹戈。
而這個時空不一樣,因為盜版很少很少的關係,孕育了龐大的碟市場,隨後又有娛樂天堂這樣的網絡點播網站出現。
院線雖然依然重要,但早已經不是唯一的命脈,院線較之李霖前世的院線在話語權上麵弱了不止一籌,所以這個時空的廣電發動了聲勢更為浩大的戰爭。
不是一個張一謀的****在挑戰院線,而是全體影視公司在挑戰院線,壓力頓生。
“分成談不攏?”
紅浪娛樂上,大大的標題掛在上麵,“分成為什麼會談不攏?影視公司和院線的分成又是怎麼樣的?小編在深入了解之後,感覺到觸目驚心。”
“37%,僅僅隻有37%的分成,作為投資方、風險承受方,其他的都被院線抽走了,如果影視公司不答應,那麼好,院線將拒絕上映,讓你的投資打了水漂。”
“一直以來被譽為暴利產業的娛樂業,他們所有的利潤全部都被院線抽走了,難怪華夏的國產電影越來越爛,這種程度的分成,誰會願意投入巨資?”
紅浪直接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院線的身上,仿佛國產電影做的爛,完全是院線的錯一樣。
“這是一場戰爭。”
《當代影壇》立即開啟了轉播模式,“在國際上投資方拿大頭的現在,承擔了所有的風險的投資方在華夏卻是拿著小頭,僅僅隻是37%不到的收益,讓國內的影視公司非常無奈,忍無可忍之下,所有的影視公司聯手反抗,反抗院線的統治。”
“壓在國產電影上的大山正浮出水麵。”
《影視新天地》,“曾經有人問:國產電影什麼時候才比得上好萊塢?答案是不可能,為什麼?因為分成。”
“在國外,影視公司和院線的分成是浮動製的,第一周90%、第二周80%,但是在國內,分成卻是恒定的,37%的分成讓營私公司早已經絕望了。”
“誰也不敢玩大投資,因為玩大投資代表著大虧損,至於賺錢?這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市場還是院線都不允許你賺大錢。”
所有報紙、雜誌、電視台、網絡媒體都在責問院線,麵對來自於頂頭上司的命令,誰也不敢違背,而且這本來就是事實。
院線吸血,影視公司為院線打工,這些都是事實,隻是現在籠罩在事實之上的黑幕被掀開了,一切都暴露在光明之下了而已。
“廣電出招了。”李霖目不轉睛的看著電視台,上麵一個記者正在采訪民眾,詢問他們對影視公司和院線之間的分成比例有什麼感想,大部分民眾都是非常驚訝,表示承擔最大風險的影視公司居然不是最大的分成方,甚至一些激動的影迷直接將國產電影無法崛起的根本原因怪在院線的身上。
“難怪國產電影拍的都是垃圾,原來影視公司根本就不賺錢,我們掏腰包看電影的錢全部都落入院線的手裏,法克。”
小部分影迷則表示根本不關心。
“這一招狠,一發動就是整個輿論。”齊向東站在一旁,麵色微微有些擔憂,“那些院線可能會扛不住,到時候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