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群女人坐在一起真的有說不完的話,大家很快就熟絡起來,女人們聊天的話題要麼就是孩子要麼就是婆婆,瞬間茶館的大包間裏變得嘈雜了起來。
“大家安靜,咱們先說正事!”一個歲數看著快40的女人站在當中說,她應該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
“彭姐,這裏你最有經驗,你給大家說說唄!”其中一個女人應該是認識她所以笑著邊嗑瓜子邊說。
“哈哈哈,我家老大上小學那會我們還沒住這個小區呢,這次為了老二上小學我整個區的小學都考察了一遍,首選的還是二小……”難怪彭姐看著歲數比大家年長,原來已經是為了老二上小學的事。
“誒,我們也是首選的二小……”另外一個孩子的媽媽趕緊附和著。
“不過有消息說北京今年的房價會跌呢,我們還想再看看海澱和西城的學區房!”另一個孩子媽媽說。
“快算了吧,每年年初都說房價今年會下跌但是還不是漲得我們望塵莫及,什麼時候工資能這麼漲啊!”又一個孩子媽媽反駁道。
說起這房價的事情大家連連點頭讚同,要是能買得起學區房的早就買了,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房價每天都在漲,麵對現實總是還有美好的願望來安慰自己,生活總是需要些雞湯。
“其實必去學區房還不如讓孩子上國際學校或者出國呢!”另一個孩子媽又說。
“你以為我們沒打聽國際學校啊,就算是小學一年學費怎麼也得10來萬,六年上下來吃不消啊!”一個家長滿臉惆悵的說。
處在趙小西這個歲的人,能在北京買上房子的人大多數都是靠兩家老人的幫襯,為了能在北京買房子基本都已經掏空了雙方老人家裏的積蓄,現在還有很多人都在還貸款的階段,要說每年能拿出10幾萬作為小孩子的學費太不現實,何況這10幾萬已經占了大部分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還有就是移民啊!”另一個家長又說。
“現在出國倒是很容易,不過兩家的老人歲數大了,再說北京還有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工作,出國這事更不現實!”總之大家生活中都有各自的難處,取舍中都在做著艱難的抉擇。
“我之前也看了些學區房,不過用現在的房子換學區房要補幾百萬,壓力太大……”大家聊得話句句都說到趙小西的心坎,她很快也融入進去說出自己的心聲。
“你說人這輩子圖了點什麼啊,辛辛苦苦連孩子上個學都這麼難!”有家長叨嘮著。
“你們這些有北京戶口的還愁什麼啊,我們這些沒北京戶口的才可憐,孩子即便是上了重點小學和中學最後還是因為沒有北京戶口要回老家高考,孩子一輩子就這麼耽誤了!”另一個家長有些激動的說。
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有平等,有些外地人也在為建設背景辛勤勞動,可孩子卻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趙小西唯一慶幸的就是那麼不上進的丈夫很幸運得到了北京戶口,像現在這幾年北京戶口就算是博士畢業也不一定能有了,能給戶口的單位也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