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完1047年,慶曆七年,以王則為首的起義軍在河北南部的縣州城以十萬之兵發動聲勢浩大的兵變,自建國號為安陽,緊接著全國各地多有起義。
武林新起的魔教明月教到處剿殺各處武林正派人士,企圖要他們歸順魔教,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候,江湖上已有近二十多家大大小小的門派先後被滅,有近三十家門派先後歸順魔教,一時間武林各派人心惶惶,以正義堂和斷刀門為首的江湖正義人士迅速發起反擊魔教的口號,從此平靜了近五十年的江湖從此再次進入了正邪不兩立的階段。
時隔半年,明月教教眾達到十萬人,在黑木崖公然扯起了造反的旗幟,先是攻占了甘肅城池,接著直接北上,一路勢如破竹,青海、四川相繼淪陷,叛軍所到之後,教眾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怨聲載道,一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大宋官兵節節敗退,投靠魔教,教眾迅速增至15萬人。另外朝廷雖有號稱80萬的禁軍,可是派出去剿滅判軍的軍隊總是潰不成軍,畏首畏尾,竟無一勝跡。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可是那些朝廷的武官,因為長年沒有戰事,故而變得膽小怕事,聞聽明月教到來,便早已嚇的屁滾尿流,更別說打勝仗了。
明月教旗開得勝,行軍速度可謂一日千裏。
趙禎皇帝此正值壯年,可是因為長年累月的眾淫過度,身體已極盡虛弱,雖有心親自討伐叛軍,卻無力上戰場,隻能委派兵部尚書王逵派兵討伐。
王逵乃是丁謂的學生,為人貪得無厭,無惡不作且行事心狠手辣,由於深得趙禎的青睞,在朝中可謂呼風喚雨,很多大臣對他的所做所為總是敢怒不敢言。
王逵一麵在趙禎麵前說的冠冕堂皇,一幅視死如歸,不掃平叛軍便誓不罷休的氣概,一麵卻和明月教教主柳勝勾結,對那些出征作戰的將士明壓暗欺,指使他們故意打敗仗,一時之間,朝廷上下,唯王逵馬首是瞻,任何人都不敢得罪於他,大宋江山岌岌可危。
公元1050年秋,以武林盟主潘擎蒼為首的正義堂和以潘強為首的斷刀門以剿滅魔教為命,在湖北神龍架起兵十萬,外加武林人士近三萬人士,扯起了平判的旗子,由南向北挺進,企圖在半路狙擊明月教的判軍。
這日,趙禎正在寢宮休息,突然聽到有緊急軍情,報說叛軍已攻破湖北武昌,正大舉進逼東京。
趙禎皇帝一聽,頓時嚇的連覺也睡不著了,連忙召集眾臣,上了大殿,商量如何應戰。
時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聞彥博主張集軍中所有將士極力鎮壓叛軍,卻因為受到王逵一黨的反對,而被迫流產。
而兵部尚書王逵則建議趙禎皇帝以青海為界,將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割地給明月教,以求換取大宋平安。
趙禎皇帝一聽要割地給叛軍,那豈不是要和他們平分天下,不由大怒,可再想想眼前又沒有可派之將,也無任何辦法。
主戰和主和兩派在大殿之上爭的不可開交,最後此事不了了之。
又過了幾日,又有軍情通報說叛軍已過湖北,正進逼東京,眼看就要攻到開封。
趙禎皇帝聽後,一時坐立不安,心急如焚,迅速召集大臣前來商討,這次經過一番激烈的爭鬥之後,兩派終於達成協議,委派王逵為談判代表,去與叛軍談判以青海為界,割地賠款,永不互犯。
朝庭一幫主戰的大臣,不由傷心欲絕,痛不欲生,紛紛辭官告假。
王逵手拿趙禎皇帝的親筆信,帶領200人馬,前去叛軍的營裏談判,哪知明月教教主柳勝野心勃勃,見勝利就在眼前,一口拒絕和談,並堅稱要親率大軍,攻進東京府城,殺了趙禎,自己當皇帝。
王逵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辛苦培養出來的黨羽,如今卻翻臉不認人,且野心如此之大,要將自己取而代之,不由很是生氣,大罵柳勝吃裏爬外,狼子野心。
柳勝也不動怒,隻是將王逵重打了五十軍棍,趕出軍營。
王逵回到皇宮,麵見趙禎,痛哭涕零,說盡了柳勝的壞話。趙禎一聽叛軍竟然不肯和談,一心要奪取自己的江山,不由很是害怕,一時卻又沒有得力的大將可派,不由覺得度日如年。
又過了幾日,叛軍一舉進逼都城東京,僅有50公裏外,紮營拔寨,準備於此日進攻東京,一舉拿下開封,妄想改朝換代。
整個皇宮人心惶惶,人人都知道大宋王朝將會在頃刻之間滅亡,更有官員已經攜家帶口趁夜逃離東京,東京城內一片混亂。
時任東京知府的包拯包大人,立刻派出城內所有官兵,維持城內秩序。
這天夜裏,包大人憂心國事,一直到了深夜竟然還沒有心思睡覺。四大護衛也寸步不離的守著他,等待著黎明的出現。
就在子時,突然一個頭戴鬥笠的黑色人影,從東京城外3米多高的城牆上一躍而過,落入城內,緊接著步履輕快的朝開封府衙門掠去。
到了開封府衙門,那黑衣人見大門緊閉,而裏麵卻仍然有燈光,便一躍而起,進入衙門內,來到有燈光的那間房門外,他用手浸濕了一些窗紙,隔著窗戶,很清楚看到裏麵除了包拯外,還有四大護衛: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以及禦貓展昭。這幾個人絕對不是泛泛之輩,僅管如此,他仍然還是沒有當做一回事般,站在了門外足足待了近半個時辰,這才輕輕的咳嗽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