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國自從建國至今已經過了大概一百年了。這一百年裏的皇帝自是有賢明的如開國之君,有昏庸的如險些令人滅國的二世祖,有中興的顯帝,也有碌碌無為卻依舊將國家繼承下來的,如吳悠的母上,瑞國當代的國君。
吳悠是當代國君的第七女,也是國君的最小的女兒。她的父後出身顯赫,是朝中宰相家的公子,掌管著後宮的鳳印。而她之上還有一個親生的姐姐以及兩個親生的哥哥。在這個女尊男卑的國度裏,她也是帝位的候選者之一。
她年紀雖然最小,卻占著“嫡”字,更何況,她出生的時候,上麵的六個姐姐裏已經有四個成年,彼此之間對於皇位的爭奪可謂已經白熱化。然而,此時她母君春秋正健,看著幾個為了奪取自己位置不擇手段的女兒,自是痛心無比。
一紙聖喻,直接立了當時最為聽話懂事的嫡長女,吳悠的親姐姐,做了皇太女。其他的三位公主一個去監工修建皇陵,一個貶去了西北苦寒之地出使,最後一個由於膽子最大,險些令國君喪命,直接被貶為了庶人,放逐到了南麵去伐木了。
吳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無憂無慮地長大的,說是無憂無慮,其實也不盡然,她從小便被自己的母君要求學**王之道,為著便是將來這個小女兒封王之後,可以好好管理自己治下的江山。
她的母後雖然無能,但是卻依舊有著所有帝王的雄心壯誌。這幾個孩子裏,小女兒的性子最有血性,她很早便對自己聽話懂事的大女兒說過,今後若是小女兒封王,便要將她封在最遠的地方,讓她自己去奮鬥出自己的天地。
她的嫡姐大了她將近十五歲,又因為自家母君已經將話說的明白,對吳悠的戒心和防範自是降到了最低。而這一切的代價便是,吳悠受到了最嚴格的帝王教育。從帝王心術,一直到帝王之策。
所謂“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
吳悠直到成長到了十八歲,才終於得以封王,然而,她卻一直沒有被準許前往封地。因為這個時候,她那一生碌碌的母君,也已經暮年,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邊,就連已經被貶為庶人的那位公主也被允許回到京城探望母君。
然而,眾位皇女齊聚京城,注定便會釀成一場災禍。就在她眾位姐妹齊聚京城的第一個月月末,比她大三歲的五姐便聯合了老二和老三,直接策劃了一場逼宮。
當日,吳悠正坐在她父後的寢宮,守著她因為一場風寒臥床不起的母君。宮內的女侍的步子零碎和混亂,就連一向養尊處優的父後都感覺到不對的時候,終於有一個心腹突破了重圍,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隻不過,這心腹一人闖過前方不下七進的宮殿,最後到了這殿裏,也隻剩下了說一句話的氣力:“君上……快走……有人……逼……宮!”
這心腹話語一落,不止是她的父後沒有反應過來,就連她這一生享坐高位的母君都怔愣了起來。
“父後,你帶母君先走。我去接應長姐。”吳悠反而是最先反應過來的。她知道父後的宮裏是藏有密道的,所以也不管父後在她身後的勸阻,搶先一步跑出了父後的寢殿。不過是幾步的距離,她身邊便落了不少黑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