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峰心裏冷笑,這李世民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這鍋一定要讓自己背嗎?
想想以前,花峰覺得自己是否做的有些過了,每次都頂撞李世民,這李世民是不是懷恨在心,給自己小鞋穿呢?
李世民要是知道花峰心中的想法一定會哈哈大笑,李世民就想給花峰小鞋穿,自從花峰當官以後,給了李世民好幾次尷尬,弄得李世民下不來台,李世民能不懷恨在心嗎,這個恨不是仇,更不是怨,就是,你個混賬小子替我背一回鍋會怎麼樣?會掉塊肉嗎?他是笑罵的意思。
李世民問出這個問題,心裏洋洋得意,因為李世民問的這道題,跟花峰剛才的問題有異曲同工之處。
別的官員回答不上來,李世民替自己的官員丟人,然而李世民自己也答不上來,既然答不上來,那就反問,他想聽聽花峰怎麼說?
“陛下,您問的這個問題臣有些不好回答。”花峰施禮說道。
李世民笑著說:“無事,你心裏想什麼就說什麼,朕聽聽看。”
“陛下,武將禦疆,從不問政,還請陛下重新換一個問題。”
得,花峰一句話就給回了,噎的李世民差點上不來氣。
金殿上的武將聽了花峰的話,紛紛暗中給花峰豎起大拇指。
說實話,這些個武將沒有一個人願意上朝,即便是上朝,那也得是最高統帥,最高統帥也不見得天天會去上朝,除非邊關有什麼急事,武將才會上朝,聽皇帝的吩咐,要打什麼仗,到哪裏去打,陛下想打成什麼樣子,是滅國呀,還是招撫啊,在金殿把這些事商量好以後,大軍開道,武將直接奔赴前線,這才是武將該幹的事,有亂平亂,沒亂歇著。
可是,李世民繼位後,為了廣納言路,武將也得參與朝政。
這就苦了這些整天帶兵的人,整天與刀槍棍棒威武,嘴上說不出什麼花出來。
武將不是文人,讀書的不多,像衛國公李靖這樣的文武全才,在大唐就是一個異類。
其他的武將,像尉遲恭,是鐵匠出身,程咬金,半路出家的土匪,那一個武將的嘴皮子都不利索,像蘇定方這樣一刀一槍拚出來的將軍,在整個金殿上伸出來一隻手掌都數不完。
武將難啊,最可恨的就是天天上朝,聽這些文臣嘚不嘚嘚不嘚,都快煩死了,可是礙於皇命,隻能忍著。
所以,花峰這話一出,武將們心裏這個舒坦。
別看李世民臉色不好看,但心裏卻早已樂開了花。
武將不問政,李世民要的就是這句話。
武將不問政就等於武將不會反叛,武將不反叛就會隻認一個皇帝,這才是李世民今天想要聽到的。
一個武將不問政,就現在來看,至少也有三個卑益。
鞏固朝廷的政權,解除武將的煩心,抬高文官的地位,當然,文官的地位本來就比武將高,要不怎麼叫文東武西,東為尊,西為下。
現在這種情況對文官來說其實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但是對那些想要心懷不軌的氏族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果不其然,花峰話音剛落,盧匡站立出來,說:“陛下,剛才鄴城候的話,臣有不同的意見。”
李世民的臉上突然愣了一下,看著盧匡,表情僵了僵,突然好像明白過來,哈哈一笑,說:“盧將軍,你什麼不同的意見,說說看。”
盧匡說:“陛下,我大唐以武立國,注重軍功,士兵們常常在邊關浴血奮戰,履曆戰功,為的就是有一天能用自己的經驗輔佐陛下,如果武將不問政,有什麼事情都讓文官說,那邊關的將士們就會寒心啊。”
李世民的眉毛瞬間擠在一起。
長年在外打仗的幾位國公,用可憐的神色看著盧匡,搖搖頭,一臉的可惜。
還是太年輕啊,心裏想問題想的不夠透徹。
王珪眯著眼睛,捏著胡子,看看花峰,再看看盧匡,低下頭,眼珠子滴溜亂轉。
花峰用眼撇撇盧匡,眼神越發的可憐。
這滿朝的老狐狸都沒有說話,你個小綿羊出來蹦噠什麼,不是找死嗎?
“咳咳……。”一陣咳嗽聲響起。
衛國公李靖出班,說:“陛下,老臣這兩天身子骨越發的無力,大概是舊傷複發,老臣想向陛下請幾天假,在家調養幾日。”
“藥師,你身體不要緊吧?”
“陛下,老臣這是舊傷,休息一段時間就好。”
“藥師,這朝中事情繁瑣,朕離不開你啊,但是,你身有頑疾,朕又不得不體諒。”李世民歎口氣,想了想,說:“這樣吧,藥師你先休息,朕有什麼難事,藥師再過來。”
“多謝陛下。”
李世民心裏恨死盧匡了,原本朝中就無人可用了,這個時候李靖又提出來休假,李世民恨不得把盧匡就地正法。
武將最怕什麼?最怕軍政一把抓,看看曆史上軍政一把抓的臣子,那一個有好下場,沒有,一個都沒有善終。
李靖也不想參政,但是沒辦法,李世民給他了,不接就是抗旨不尊,接了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