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2 / 3)

幾個丫頭也知道自己剛才不妥,齊伏下身請罪。沈越自己上前替黛玉拍著,問她:“這是怎麼了,好端端的一個發呆幾個人看著,難道她們都和我一樣,看美人看呆了不成?”幾個丫頭這才敢起身,有眼色的一起退出房門,由著黛玉向沈越說自己遇到的事。

原來今日黛玉出門應酬的時候,竟得了一個消息,與她在閨中親厚的劉蓉,出嫁已經四年有餘,一直沒有孕信,婆家言三語四很不中聽。回來與房氏對歎一回,心下更覺得煩悶。

沈越聽說不過是這事,哭笑不得:“原來是為這個。你那位好友嫁的也是讀書人家,夫君庶吉士散了館,便放了外任。若是這樣你那位好友有了孕信,才叫要命吧。”

黛玉直接睨他一眼:“你沒見劉姐姐憔悴的不象話,說一句話都得先看看婆婆的臉色,全沒有在閨中揮灑之態。讓人看了不能不替她憂心。”

沈越心想,你還不如多替你丈夫憂心些。不過事情太大,還是別讓她擔心吧,壓下訴說的心思,一心聽著黛玉接著說:“原本劉姐姐多爽利的女孩,隻為了沒有孕信,便處處低人一頭。可是有了孕信又如何,誰能保證一舉得男?若是生了女孩,還是要低人一頭。”

話聲漸輕漸緩,帶著濃濃不甘:“難道女人就隻有生孩子一用?”

沈越認真的看了一眼自己懷裏的黛玉:“可是有人在你耳邊也說了什麼?”自己與黛玉兩個成親也一年多了,一定會有那閑的沒事兒的人,以關心為名行譏諷之實。若是沒有人說黛玉,她就算是與劉蓉關係再親近,也不至於有這樣的感慨。

黛玉也不說話,隻把自己的頭往沈越的懷裏又埋了埋:“藹哥哥,若是我也生不出孩子來怎麼辦?”

沈越笑的一臉燦爛:“那我把你當孩子養不就行了。”

這個答案十分出乎黛玉意料,抬頭看沈越竟笑的眉眼都擠到一起了,心裏又酸又脹:“人家和你說正經的呢。”

沈越扶著她坐正了:“我也是和你說正經的呢。你現在還小,身子還沒長成,要孩子太危險了。再說咱們兩個才成親多久,難道就弄個孩子夾在咱們中間?到時你更不看我一眼了。”

這下哭笑不得的變成了黛玉:“都說孩子是天賜的緣份,不是想有就有的,也不是不想要就不來的。這話你可別當著太太說,小心太太罵你。”

這樣純潔的孩子,沈越決定還是不把自己那些齷齪手段告訴她了——想要孩子不容易,不想要孩子,難道也那麼難嗎?

不過他還是得把黛玉徹底開解好了才行,要不再和賈敏當年一樣,亂吃什麼求子秘方,那自己哭都找不著調了。他掰開揉碎的告訴黛玉,這要孩子的事兒真的不著急,將來不管生的是男是女,都是他們兩人的孩子,他都會疼他們。

“別人說什麼你不必在意,隻管自己自在就成了。”這是沈越最後陳詞。

也不知道黛玉是讓他說的煩了,還是真聽進去了,反正最後表示自己不會把孩子這件事兒放在心上,還會一如既往的及時行樂。

就這沈越也不大放心,次日特意又向房氏說起此事:“她年紀小,心思又敏感,別人說一句總要想一想。太太多開解著她點。”

房氏自是點頭:“府裏有我呢,你隻管辦你自己的差去。剛去了吏部,遇事多與你大伯商量商量。”

這日房氏特意與黛玉一起逛著花園子,說著花房該催發些什麼花兒去孝敬老太太,還不經意的提起,自己也是成親兩年多才有了沈越,接下來再有詢哥兒又隔了五年。又拿著李氏做比,慎哥兒都開蒙了,她這才懷了第二胎,可見這孩子什麼時候來,並不定準。

黛玉也解房氏之意,有些不好意思:“都是我瞎想了。”

房氏拉了她的手:“你自小就是細心的孩子,這是你的好處,可也是你的壞處。別人想著為難你,隻讓你聽幾句模淩兩可的話,就夠了。日後有事不必自己多想,說與我或是你母親,再不然還有越兒呢。”最後一個最會勸你。

黛玉應命點頭,覺得隨著各位閨中好友成親的成親,有孩子的有孩子,感情皆有些變化。不由向房氏道:“這些日子天天出門應酬,見人說話皆不由心,總在府裏又覺得怪悶的,不如我跟太太出城去莊子裏住兩天?”話一出口小臉便緋紅起來:府裏讀書的讀書,上衙的上衙,自己竟然提出去莊子上,實在太不應該。

房氏看出她的窘態,不在意的笑道:“隻咱們兩個去倒無趣,看看哪天天氣好些,你母親有空,咱們請上你大伯母還有老太太,一起去莊子上走走。”侄媳婦有孕在身,倒不好一起叫上。

“行嗎?”黛玉聽了意動不已,可是扔下一家大小的男人,隻女人們一起出門,怕是不妥吧?

房氏還是那麼不在意的笑:“就是要咱們女人一起出去走走,這麼些年來,時時想著他們、念著他們,又得了幾句的好?”

這話裏的怨氣可是不輕。黛玉小心的看了房氏一眼:“太太?”

房氏也不怕這個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媳婦笑話:“老爺好笑的很,非得說越兒給你煮長壽麵是嘩眾取寵。”

得了,黛玉這算是知道,婆婆的氣是從哪兒來的了。根子還在沈越的身上,他那一碗長壽麵,引領了京中過生日的新潮流,卻在沈任這裏遇到了阻力——就算沈越潛移默化多年,沈任骨子裏還是有些大男子主義。

房氏與他夫妻多年,自是知道他的脾氣,眼看著自己的生日越來越近了,怕沈任到時想不起來,自己還得生氣,這幾日就時不時的要在他耳邊說上兩句。誰知她說一回,沈任就認真的和她辯一回,房氏可不就氣上來了?

這公婆不好管小夫妻房中事,做兒媳婦的自也不好對公婆的房中事多嘴。黛玉明知道房氏爭的並不隻是這一碗麵,也隻好拿別話岔開,再說些自己出門應酬遇到的人、事,倒也引的房氏暫時忘了沈任的不體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