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銜:痛恨。

[2]增加白之:增加,重言增飾。白,告訴。意為興風作浪地向武帝報告。

[3]不平:身體不適。

[4]嘿(mò):感歎。

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1]sup>,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忌恚詈[2]sup>,更相告訐,以為祝詛[3]sup>上,無道。上怒,所殺後宮延及大臣,死者數百人。上心既以為疑,嚐晝寢,夢木人數千持杖欲擊上,上驚寤,因是體不平,遂苦忽忽善忘。江充自以與太子及衛氏有隙[4]sup>,見上年老,恐晏駕[5]sup>後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言上疾祟在巫蠱。於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蠱及夜祠、視鬼,染汙令有處[6]sup>,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為大逆無道;自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

注釋

[1]度:避過厄困。

[2]恚(huì):憤怒。詈(lì):責罵。

[3]祝詛:利用符咒、邪術詛咒。

[4]有隙:隙,嫌隙,冤仇。江充初受重用於武帝時,太子派親信到甘泉宮探望武帝,因馬車駛入天子專用的馳道,被江充拘捕。太子懇請江充不追究,以免驚擾武帝,為江充拒絕。此事令江充更受武帝信任。

[5]晏駕:逝世。

[6]捕蠱及夜祠、視鬼,染汙令有處:古注曰:捕夜祠及視鬼之人,而充遣巫汙染地上為祠祭之處,以誣其人。

是時,上春秋[1]sup>高,疑左右皆為蠱祝詛;有與無,莫敢訟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宮中有蠱氣;不除之,上終不差。』上乃使充入宮,至省中,壞禦座,掘地求蠱;又使按道侯韓說、禦史章贛、黃門蘇文等助充。充先治後宮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後、太子宮,掘地縱橫,太子、皇後無複施床處。充雲:『於太子宮得木人尤多,又有帛書,所言不道;當奏聞。』太子懼,問少傅石德。德懼為師傅並誅,因謂太子曰:『前丞相父子、兩公主及衛氏皆坐此,今巫與使者掘地得征驗,不知巫置之邪,將實有也,無以自明。可矯以節收捕充等係獄[2]sup>,窮治其奸詐。且上疾在甘泉[3]sup>,皇後及家吏請問皆不報;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將不念秦扶蘇事[4]sup>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誅!不如歸謝,幸得無罪。』太子將往之甘泉,而江充持太子甚急;太子計不知所出,遂從石德計。秋,七月,壬午,太子使客詐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說疑使者有詐,不肯受詔,客格殺說。太子自臨斬充,罵曰:『趙虜!前亂乃國王父子不足[5]sup>邪!乃複亂吾父子也!』又炙[6]sup>胡巫上林中。

注釋

[1]銜:痛恨。

[2]增加白之:增加,重言增飾。白,告訴。意為興風作浪地向武帝報告。

[3]不平:身體不適。

[4]嘿(mò):感歎。

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1]sup>,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忌恚詈[2]sup>,更相告訐,以為祝詛[3]sup>上,無道。上怒,所殺後宮延及大臣,死者數百人。上心既以為疑,嚐晝寢,夢木人數千持杖欲擊上,上驚寤,因是體不平,遂苦忽忽善忘。江充自以與太子及衛氏有隙[4]sup>,見上年老,恐晏駕[5]sup>後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言上疾祟在巫蠱。於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充將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蠱及夜祠、視鬼,染汙令有處[6]sup>,輒收捕驗治,燒鐵鉗灼,強服之。民轉相誣以巫蠱,吏輒劾以為大逆無道;自京師、三輔連及郡、國,坐而死者前後數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