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水經注》原序(1 / 2)

[10]裁不宣意:受體裁所限,不能宣達確切地理信息。

[11]《水經》:相傳即西漢桑欽所撰,酈道元據此作注。粗:簡略;津緒:水道的起源和流向。

[12]闕:缺乏。旁通:相關的聯係。

[13]備:完備、完整。宣導:整理。

[14]賾(zé):“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易·係辭》)意思是幽深難見。此處指鮮為人知的史跡。

[15]極:指盡量搜羅。聆:聽取。州域:指各地。說:指民間流傳的談說。

[16]涉土遊方:指到各地遊曆。

[17]寡:甚少。津照:指與水道印證。

[18]縱:縱使、盡管。仿佛(fǎnɡfú):依稀的意思。前聞:之前曾聽聞。

[19]屏營:指無所適從。

[20]違:指沒有。問津:典故出自“孔子使子路問津”(《論語·微子》),即問路,其後引伸為探求真相的意思。

[21]識:指學識。絕:指完全沒有,是酈道元自謙之語。深經:指秘笈經典。

[22]道:指品德修養。淪:指失,沒有的意思,也是酈道元自謙之語。要博:指博大精深。

[23]進:指進取之心。訪一知二:即聞一知二,出自《論語·公冶長》“回(顏回)也,聞一以知十;賜(子夏)也,聞一以知二”,意思是聽到一點就能理解更多,善於類推。

[24]觀隅三反:即舉一反三,典故出自《論語·公冶長》: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據稱東漢名士蔡邕好讀《左傳》,“通敏兼人,舉一反三”。

[25]蠲(juān):通“捐”,失去。

[26]“餘少”至“難矣”段:以上數句酈道元自謙孤陋寡聞。

[27]“然毫”兩句:毫管,指細管;昭,清楚。意思是盡管自己的水平能力極為有限,但細心努力,也能獲得成果。

[28]飲河酌海:指從大河大海中飲幾口,意思是隻有微小收獲。

[29]從性斯畢:指符合天性便能滿足。

[30]空傾歲月:指白白浪費時間。

[31]輒(zhé):原義是古代馬車兩側能向外翻的配件,借用為副詞,意思是時常、隨意。

[32]《大傳》:即《尚書大傳》。

[33]躔(chán):原義是野獸的足跡,泛指行跡。

[34]綿古:指遠古。茫昧:指事情模糊不清。

[35]華戎代襲:酈道元身處胡人入主中原的北魏,有華戎代襲的感懷。

[36]郭:指城郭。

[37]戕(qiānɡ):殺害、摧毀的意思。

[38]書圖自負:意思是圖籍、文獻的記述有差異、矛盾。

[39]“或亂”句:亂流,指水道改變;詭號,指名稱不同。即水流擾亂而名稱改變。

[10]裁不宣意:受體裁所限,不能宣達確切地理信息。

[11]《水經》:相傳即西漢桑欽所撰,酈道元據此作注。粗:簡略;津緒:水道的起源和流向。

[12]闕:缺乏。旁通:相關的聯係。

[13]備:完備、完整。宣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