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林的粗獷嗓音,傳遍了整座宴席,盡管那些幽州權貴都覺得用腦袋作為賀禮,有些出格,但不得不說,一顆意義非凡的契丹大諜子頭顱,作為聶鋒鏑接任幽州刺史的賀禮,確確實實能夠體現出安大節度使對於冷麵判官的看重。
而這也透露出安大節度使準備拉攏聶鋒鏑的訊息。
已然卸任幽州刺史的顧昊,將此看在眼中,於心田說道:“看來那安重山,已經開始著手奪取幽州大權了啊!作為整片遼東疆域的大後方,幽州乃是重中之重的必爭之地,五年前,他遭到李長風打壓,空有節度使之名,這五年來仗著皇恩,大肆擴張,已然將除幽州之外的河北道諸州收入囊中。”
“要不是我與燕王在大方向上保持共進退,令安重山無法插手幽州事宜,否則他早就成了第二個李長風!”想到這裏,顧昊看了看聶鋒鏑,“也不知道冷麵判官,是繼續保持本色,還是尋求他人援手!若是與安重山沆瀣一氣,那遼東大地出現第二座武王府的日子,不會太遠!”
在幽州官場上經營五年的顧昊,對於局勢看得實在是過於透徹,五年來,身為聖上心腹的他,正是憑借與燕王的良好關係,才能抵擋下安大節度使的數次暗戰,令幽州大權始終牢牢的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顧昊對於同樣身攜皇恩的安重山,無比忌憚,他總覺得此人遲早要鬧出滔天禍患,可無奈於唐皇對安重山極為看重,甚至近來都準備將其收作義子,因而他無法秉明心跡,隻能坐看安重山日漸壯大。
今日,李長林帶著他和安重山的禮品孤身到賀,讓顧昊於心中警惕,看來這位幽州將軍,已經鐵了心要投靠安重山了。往日的長林軍乃是邊軍之中的異類,就因為李長林仍舊保持著獨屬於武王軍的那份高傲,而青鸞大婚在即,縱使李長林再怎麼驕傲,這頭桀驁蒼鷹,也總要尋找更為安妥的棲身之地。
無疑,投入安重山的麾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掌握幽州軍方大權的李長林,幾乎正式宣告了他的立場,這讓顧昊對幽州的未來十分焦慮,這裏總歸是他奮鬥了五年的地方,看到後人沒辦法將之守住,心中怎麼著也有些不是滋味,而現在最為重要的,便是聶鋒鏑對於安重山的看法。
冷麵判官看著手中的盒子,輕輕點頭,一張冷臉無悲無喜,旁人倒是看不出他心中到底是喜事怒,不過語氣十分欣喜,起身向李長林和安大節度使感謝道:“承蒙安大人和李兄看重,兩位有心了,這份賀禮十分合聶某心意!”
說完,他便將盒子關閉,交給候在一旁的小廝,請李長林落座。
不過,麵對聶鋒鏑的邀請,幽州將軍反而選擇了拒絕:“賀禮帶到,入席就不必了,本將剛剛率軍抵達幽州,便馬不停蹄的入城而來。北門城外災民眾多,本將沒來得及安排部眾,為免出現差池,隻能速速出城,諸位,失陪了!”
話音剛落,李長林便不顧旁人勸阻,大步流星的離開了府邸,這般情形,讓顧昊不由得再度陷入深思,而他最終得出的結論,要比方才好一些。李長林即便投入安重山的懷抱,卻也不會為其任勞任怨的拉幫結夥,能夠出麵送禮,已是不易,想讓他放下高傲入席勸說,以安重山現有的權勢,還不足以讓他如此。
想到這裏,顧昊和燕王李忠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暗暗點頭,心想李長林終究是武王府的血脈,高傲天性無法抹滅,而他將坐在主座的武幽王徹底忽略,也代表著他完全忽視了段平生的存在。
對於李長林的漠視,段平生非但沒有覺得半點不快,反而十分樂意看到這樣的局麵,這位幽州將軍最好狂傲到對他置之不理的地步,這樣也方便他繼續平穩發展,更能趁機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李長林的突然出現,對於這場宴席來說,隻是一個小小的插曲,雖然在座之人大都思考著他重返幽州後,會給現有局勢帶來怎樣的變化,但表麵上仍舊其樂融融,一派祥和,直到酒宴結束,賓客盡歡,才自行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