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先生撰《明道先生行狀》曰:『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先生為學,自十五六時,聞汝南周茂叔論道,遂厭科舉之業,慨然有求道之誌。未知其要,泛濫於諸家,出入於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知盡性至命,必本於孝悌;窮神知化,由通於禮樂。辨異端似是之非,開百代未明之惑。秦漢而下,未有臻斯理也。……先生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誠意至於平天下,灑掃應對至於窮理盡性,循循有序。病世之學者,舍近而趨遠,處下而窺高[1]sup>,所以輕自大而卒無得也。……至其道之而從,動之而和。不求物而物應,未施信而民信,則人不可及也。』
注釋
[1]窺:觀察、探索。
明道先生曰:『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問之,雲:「與自家意思一般。」』
張子厚聞生皇子,甚喜。見餓莩者[1]sup>,食便不美。
注釋
[1]餓莩(piǎo):餓死的人。
伯淳嚐與子厚在興國寺講論終日,而曰:『不知舊日曾有甚人於此處講此事。』
謝顯道雲[1]sup>:『明道先生坐如泥塑人,接人則渾是一團和氣。』
注釋
[1]謝顯道:謝良佐,字顯道,壽春上蔡人。事見《宋元學案·上蔡學案》。
侯師聖雲[1]sup>:『朱公掞見明道於汝[2]sup>,歸謂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個月。」』遊、楊初見伊川[3]sup>,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
注釋
[1]侯師聖:侯仲良,字師聖,二程舅氏華陰先生無可之孫。二程弟子。事見《宋元學案·劉李諸儒學案》。
[2]朱公掞:朱光庭,字公掞。二程弟子。事見《宋元學案·劉李諸儒學案》。
[3]遊:遊酢,字定夫。事見《宋元學案·廌山學案》。楊:楊時,字中立,學者稱龜山先生。事見《宋元學案·龜山學案》。二人皆為二程著名弟子。
劉安禮雲[1]sup>:『明道先生德性充完。粹和之氣,盎於麵背[2]sup>。樂易多恕,終日怡悅。立之從先生三十年,未嚐見其忿厲之容。』
注釋
[1]劉安禮:此應指劉立之。劉立之,字宗禮。早孤,自幼養於二程家,從學二程。見《宋元學案·劉李諸儒學案》。
[2]盎:充滿的、盈溢的。
呂與叔撰《橫渠先生行狀》雲[1]sup>:『康定用兵時[2]sup>,先生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許。上書謁範文正公[3]sup>,公知其遠器,欲成就之,乃責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因勸讀《中庸》。先生讀其書,雖愛之,猶以為未足,於是又訪諸釋老之書。累年,盡究其說。知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嘉佑初,見程伯淳、正叔於京師,共語道學之要。先生渙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於是盡棄異學,淳如也。……學者有問,多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學必如聖人而後已。聞者莫不動心有進。……先生氣質剛毅,德成貌嚴,然與人居,久而日親。其治家接物,大要正己以感人。人未之信,反躬自治,不以語人。雖有未諭,安行而無悔。故識與不識,聞風而畏。非其義也,不敢以一毫及之。』
注釋
[1]呂與叔:呂大臨,字與叔。初學於橫渠,橫渠卒,乃問學於二程。事見《宋元學案·呂範諸儒學案》。
[2]康定用兵:指北宋康定元年(一〇四〇),西夏景宗元昊攻打北宋西北要地延州所發生的戰爭。
[3]範文正公:範仲淹,字希文。康定元年,時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
橫渠先生曰:『二程從十四五時,便脫然欲學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