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致齊:齊,通“齋”。舉行典禮或祭祀前,要清心寡欲地修養調整。

[4]不晝處於內:不能白天關在房內。這是一種禮節,也借此激勵人們勤奮做事。

[5]問其疾:問候他生了什麼病。知道別人行為異常,首先向人問病,表達關心的誠意。

冉求曰:『臧文仲[1]sup>知魯國之政,立言垂法,於今不可亡,可謂知禮者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忌[2]sup>逆祀,而不止,燔柴[3]sup>於灶[4]sup>以祀焉。夫灶者,老婦[5]sup>之所祭。盛於甕,尊於瓶,非所祭也。故曰: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

注釋

[1]臧文仲:有作“昔文仲”。是魯國著名的賢者,任大夫的職位,經曆莊、閔、僖、文四位君主。

[2]夏父弗忌:有作“夏父弗綦”。當時為魯國的宗伯,主持宗廟之禮。

[3]燔柴:燔,焚燒。是祭天時的禮儀之一。將薪柴放在祭壇上,焚燒時把玉圭和牲畜放在柴火上,令熱氣熏蒸上升到天。

[4]灶:家中的廚房。燔柴在灶,是非禮的行為。

[5]老婦:家中老婦人,是主持祭灶神的人。

孔子在衛,司徒敬之[1]sup>卒,夫子吊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盡聲而退。蘧伯玉請曰:『衛鄙俗,不習喪禮,煩吾子[2]sup>辱相[3]sup>焉。』孔子許之。掘中溜[4]sup>而浴,毀灶而綴足,襲於床[5]sup>;及葬,毀宗[6]sup>而躐行[7]sup>;出於大門,及墓,男子西麵[8]sup>,婦人東麵,既封而歸,殷道也,孔子行之。子遊問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夫子變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謂也,喪事則從其質而矣。』

注釋

[1]敬之:亦作“敬子”。

[2]吾子:對人的尊稱。

[3]辱相:辱,禮貌地說令人屈就。相,儐相的讚禮工作。請別人幫忙讚禮的事務。

[4]掘中溜:挖掘房間中央,使洗屍體的水流入坑內。

[5]襲於床:在床上替死者穿衣服。

[6]毀宗:毀掉宗廟。殷代的人在廟內舉殯,將靈柩抬走時,毀掉廟門西邊的牆。

[7]躐行:經過,超越而前進。

[8]西麵:望著西方。

曲禮子夏問第四十三

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寢苫[1]sup>枕幹[2]sup>,不仕[3]sup>,弗與共天下也。遇於朝市,不返兵[4]sup>而鬥。』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與同國,禦國命[5]sup>而使,雖遇之不鬥。』曰:『請問從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6]sup>,主人能報之,則執兵而陪其後。』

注釋

[1]苫:草墊。古人在守喪期間,必須睡在草墊上。

[2]枕幹:枕著兵器而睡。喻報仇心切,隨時準備與仇人戰鬥。

[3]不仕:不做官。因為一心準備報仇。

[3]致齊:齊,通“齋”。舉行典禮或祭祀前,要清心寡欲地修養調整。

[4]不晝處於內:不能白天關在房內。這是一種禮節,也借此激勵人們勤奮做事。

[5]問其疾:問候他生了什麼病。知道別人行為異常,首先向人問病,表達關心的誠意。

冉求曰:『臧文仲[1]sup>知魯國之政,立言垂法,於今不可亡,可謂知禮者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忌[2]sup>逆祀,而不止,燔柴[3]sup>於灶[4]sup>以祀焉。夫灶者,老婦[5]sup>之所祭。盛於甕,尊於瓶,非所祭也。故曰: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

注釋

[1]臧文仲:有作“昔文仲”。是魯國著名的賢者,任大夫的職位,經曆莊、閔、僖、文四位君主。

[2]夏父弗忌:有作“夏父弗綦”。當時為魯國的宗伯,主持宗廟之禮。

[3]燔柴:燔,焚燒。是祭天時的禮儀之一。將薪柴放在祭壇上,焚燒時把玉圭和牲畜放在柴火上,令熱氣熏蒸上升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