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曰第二十(1 / 1)

※ 堯曰第二十

20.1

堯曰:『谘[1]sup>!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2]sup>。允執其中[3]sup>。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4]sup>,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後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5]sup>,簡在帝心[6]sup>。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7]sup>,審法度[8]sup>,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9]sup>,敏則有功,公則說。

[1]谘:感歎詞,表示讚美。

[2]天之曆數:這裏指帝王相繼的次第。古時帝王都說自己能當帝王是天命所決定的。

[3]允:真誠。執:堅持。

[4]予小子:和下文的“予一人”一樣,都是上古帝王的自稱之詞。履:商湯的名字。

[5]帝臣:天帝之臣,湯自稱。

[6]簡:閱,引申為知道。

[7]權:秤砣,指代重量量具。量:容量量具。

[8]法度:長度,與上文的“權”、“量”相對應。

[9]信則民任焉:古本沒有此句,可能是衍文。

20.2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1]sup>;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2]sup>。』

[1]慢令:命令鬆懈。致期:期限緊迫。

[2]出納:偏義複詞,隻有“出”的意思。有司:管事者的代稱。這裏是小氣的意思。

20.3

孔子曰: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