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殖列傳(1 / 3)

注釋

[1]壤壤:通“攘攘”。熙熙、攘攘,擁擠喧鬧的樣子。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範蠡、計然。計然曰:『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1]sup>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注釋

[1]歲:歲星,即木星。

範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歎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piān)舟[1]sup>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2]sup>。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注釋

[1]扁:小;扁舟,即小船。

[2]巨萬:萬萬。

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著[1]sup>鬻財於曹、魯之間,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穅,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埶而益彰者乎?

注釋

[1]著:貯。貯積之意。廢著,即廢棄與貯積,此為買進與賣出之意。

白圭,周人也。當魏文侯時,李克[1]sup>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夫歲孰取榖,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

猗頓用盬(ɡǔ)[2]sup>鹽起。而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與王者埒富。

注釋

[1]李克:即李悝。

[2]盬:鹽池。

烏氏倮畜牧,及眾,斥賣,求奇繒物,間獻遺戎王。戎王什倍其償,與之畜,畜至用穀量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時與列臣朝請。而巴寡婦清[1]sup>,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注釋

[1]巴寡婦清:一說為四川彭水縣人,一說為四川長壽縣人。

注釋

[1]壤壤:通“攘攘”。熙熙、攘攘,擁擠喧鬧的樣子。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範蠡、計然。計然曰:『知鬥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故歲[1]sup>在金,穰;水,毀;木,饑;火,旱。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飲,遂報強吳,觀兵中國,稱號『五霸』。

注釋

[1]歲:歲星,即木星。

範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歎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piān)舟[1]sup>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2]sup>。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注釋

[1]扁:小;扁舟,即小船。

[2]巨萬:萬萬。

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著[1]sup>鬻財於曹、魯之間,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穅,匿於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此所謂得埶而益彰者乎?

注釋

[1]著:貯。貯積之意。廢著,即廢棄與貯積,此為買進與賣出之意。

白圭,周人也。當魏文侯時,李克[1]sup>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夫歲孰取榖,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