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弟子資質一般,身份低賤,也能得聞聖人大道嗎?”
“我截教不問出身,不問根腳,但凡一心追求大道的有緣人,皆可列為入得門牆,”火靈聖母傲然道,“我截教門人率性而為,豈可拘泥於出身跟腳?道之所在,就要無所畏懼,精進勇猛!切記切記!”
劉衽抬頭望去,隻見火靈聖母一襲紅衣,在風中佇立,雖然狂風亂卷,但那一道身形絲毫不為所動筆直如鐵。仿佛天崩地裂,都無法曲折這一道意誌。
好一位截教仙!
劉衽不同於此時之人,自然不可能安於天命。老子無為而治,原始順天應人,倘若按照這個標準,劉衽應該老老實實做一個奴隸兵,禍福由天,自生自滅。劉衽也不是什麼機緣深厚之輩,更不是天資聰穎之人,所以就應該像塵世一蜉蝣,朝生暮死,任由自己渾渾噩噩?
不!絕不!
唯有這截教的教義,才是最適合了劉衽的!不論何等出身,通天教主有教無類,隻要道心堅定,就是求道路上的有緣人!
此念一出,劉衽心思通達,法力雖然沒有增長,但對上清大道有了更深的見解。
自來到這個世界之後,一個心七上八下:擔心自己不知道何時就死於混戰之中,惶惶不可終日,此其一也;劉衽畢竟是現代人,來到這個還是奴隸製的社會,又有修道者這等超然物外視凡人如草芥的存在,這與原本的民主社會相差太遠,感覺自己始終格格不入,此其二也。
但如今聞聽截教教義,劉衽如同醍醐灌頂,終於找到了精神依托,心中的迷茫也漸漸消散,隻剩下一顆道心筆直向前。
入截教不是加入一個團體那麼簡單,如果不能從內心由衷地認同教義,怎麼可能在這條路上走的遠?你能學會法門,能學會神通,但是不能悟道,遲早會在大劫之中身死道消,化為灰灰。說到底,道,才是根本。
劉衽的這點進步,火靈聖母看在眼裏,心中暗暗讚賞。
西岐大軍還沒到達,火靈聖母趁著這段時間,對劉衽係統的傳授上清大道;劉衽更是專心致誌,但凡不懂之處都向火靈聖母一一討教。火靈聖母本就是豁達之人,也不藏私,有問必答,傾囊相授。
師徒二人,一個好學,一個善教,隨著時日變長師徒之情日漸彌深。劉衽學道的同時,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竭盡全力,幫助火靈聖母度過殺身之劫。
東海金鼇島。
通天教主飄身半空,盤坐於蒲團之上,雙眼微閉,兩道劍眉凜然,頷下一點微須無風自動。
水火童子走近教主身前行禮:“老爺,火靈聖母也下山了,如今就在佳夢關前,已先剩了一陣。”
通天教主猛地睜開雙眼,沒有馬上回答,一頓之後,複又閉上雙眼。
“我知道了。”
昆侖山。
玉虛宮中。元始天尊端坐雲床,眉頭緊鎖,兩道長眉自然垂下,麵容深邃。
侍立在一旁的白鶴童子心中好奇,卻又不敢出聲。聖人是這方天地的最高存在,究竟是什麼事會讓聖人如此糾結?
半晌之後,隻見那元始天尊左手在空中一劃,一招,一支梅花出現在元始天尊手中。白鶴童子自然認得,那支梅花出自玉虛宮門口那株。
“你把這梅花送到西方兩位聖人的手中。”
“遵命。”
白鶴童子駕雲往西方而去,望著手中捧的梅花,打量半天沒有看出來這梅花有什麼特別之處,值得如此鄭重其事。這支梅花本身隻是尋常,隻是在玉虛宮門前受了多年靈氣得以常開不敗。
不管白鶴童子心中如何猜想,不多時就已經行至西方。那西方雖屬旁麵,但到底有兩位聖人庇護,又有諸般神通妙法,端得氣象不凡。白鶴童子常年在玉虛宮中,哪曾見過西方之法?佛門金身隱沒雲端或坐或臥,金光舍利高懸虛空爍爍放光,諸般妙法深入淺出不絕於耳,隻看得白鶴童子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