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陸媽媽小時候,女生幾乎個個會跳皮筋。瑤光上小學時,這項運動依舊流行。待到堂侄女十歲了,有機會就逮著親媽姨媽幫她牽皮筋,一蹦一蹦的練習。可見這項運動雖簡單,魅力卻無損。
她記得跳皮筋還有歌謠配唱來著,現在嘛當然是記得七零八落。不過不要緊,宮女姐姐們心靈手巧,很快就編出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謠,並新創了許多更繁瑣有趣的跳法。大家跳的不亦樂乎。
運動足夠的四公主飯量也跟著增加。就連陳美人,聽瑤光說了一通女人過了三十身材需要加倍保持,運動不但能減肥,還促進身體機能和皮膚改善的話。也心動的換了衣服,跟著一群宮女關起門玩樂起來。
運動的多,吃的香,睡眠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似陳美人這樣已經過了爭寵年紀,有女兒傍身,隻過安穩日子的妃嬪。有大把的時間揮霍。錢也不缺,缺的可不就是有意思的消遣。
消遣固然難得,更重要的是陪伴的人。君不見宅男宅女們再宅,那也不能缺了網絡。為得什麼?還不是網絡上形形色色的娛樂。
瑤光的本意是作晏柔的知心大姐姐,誰知竟意外的又兼職了陳美人的生活娛樂顧問。古代女人生孩子早,瑤光的真實年齡比陳美人小不了幾歲,交流起來並不吃力。
令她最有成就感的是,無論是陳美人還是宮女們,笑點都和韋道成家女人一樣的低。有時瑤光都不覺得有多好笑的笑話,她們都能笑個不停。在感慨過古代娛樂生活不豐富後,瑤光很無恥的山寨了幾個小品,將不符合當下風俗的地方改了。先是找幾個機靈的宮女來演,發現不怎麼對味。直到有幾個聰明的太監推薦了人來,才算有了點模樣。
就這樣,已是讓陳美人宮中笑聲連連,四公主晏柔更是每天一下學就飛一般的往生母這兒跑。
舞陽王後都被驚動了。
妃嬪們拜見她的時候就問:“聽說陳美人宮裏最近新出了不少有趣的玩樂?”
陳美人笑道:“娘娘莫怪,隻是下麵人想的一些小點子。雖粗俗了些,卻也有趣。”說罷,便很有準備的邀請王後與眾姐妹到花園一敘,順便欣賞“小品”。
其實這時候的小品已經和瑤光沒什麼關係了。就如同跳皮筋的花樣一般,她開個頭,帶出這樣新事物。就自然有那想出頭又機靈肯鑽的人使勁琢磨,然後發揚光大。宮女太監們新排的小品,不但對白更加古韻,加入了許多滑稽唱詞。故事的時代化也更加鮮明。比如說《笨媳婦的故事》,《傻小子當捕快》等等。比瑤光一開始山寨出來的更符合這時代的口味。
錯有錯著,因“吳二娘子”成了宮中熱門人物之一。太子妃左思右想之下推遲了找茬行為。決定等熱點過去些再說。
其實瑤光這時已經有意識的開始“功成身退”。入宮的目的從未忘記,她可不是發展弘揚民間藝術來的,她要的從來都是《素問心經》。
於是,在舞陽王後提出將《白狐傳》編寫成戲的意見後,瑤光言道自己不了解戲曲。一麵又說入宮後方開了眼界知曉自己知識淺薄。想深入學習進修一番,如果能多閱書籍就好了。聽說文淵閣裏藏書不少。
舞陽王後就笑了:“這是什麼難事。你想看就去看。”大方的給了她王室私人藏書館的借閱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