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太窮(1 / 2)

瑤光不在意秦琛對她是否有情有意(這種事用腳趾頭想都知道答案),卻不能不關注事件的後續發展。

晏國朝堂臣子的對立更加明朗化,可分三派,太子一派,二王子一派,以及中立一派。瑤光不懂政治,但她背過曆史考題,猶記得嚴重影響封建社會國家穩定的幾個大危害。比如重用太監、比如殺害忠臣良將。似乎“黨爭”也算一個?

閑暇間,她便拿這話問孔熙寧:“晏弘和晏泰這麼鬧,連帶著整個朝堂的大臣都跟著鬧,這對整個國家是有危害的吧。晏王為什麼不管?”

孔熙寧先是驚異:“這可真是鹹吃蘿卜淡操心,國家大事和你一個小姑娘家有什麼關係?”然後大約是事不關己,他又看熱鬧一樣點評:“晏王老了唄,又要縱情享樂,又要抓住權力不放。精力不夠,轄製不住重臣。這便由著老大和老二鬥囉。不鬥哪兒顯得出他的重要性。晏弘年輕力壯,本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若是再一家獨大,體力精力都衰退的晏王還不早早被架空了。哪有現在的好日子過。”

瑤光恍然大悟,原來關鍵在這裏。晏王老了,控製不住朝堂。又不甘心隱退。由著兩個兒子內鬥,凸顯他的重要性。也對,若是帝王強勢,年輕有為,哪兒還有什麼三派之分,早該統統都是帝王黨才是。

聽了她的話,孔熙寧差點笑彎了腰:“朝堂之上怎麼可能隻有一派聲音。就是王上年輕力壯,臣子之間也會分屬派別,蓋因利益不同也。不過,據我所知倒是有那麼一個驚才絕豔之人,統領朝堂,人人服氣,上下一心。那個國家當時銳不可當,吞並周邊領土,所向披靡。國中發展也是繁華一片,各地商賈雲集,是當時的第一強國。隻是天妒英才,那人年歲不到五十就去了。後輩子孫雖也不錯,卻終究比不上先祖。而後來繼位的王上也忌諱他們家,最終落得抄家滅門之禍。可惜可歎。”

瑤光隱隱覺得故事耳熟,果不其然,孔熙寧隨後就說:“這人便是秦子玉的曾祖。可恨我生的晚了,不能一睹其風采。”

瑤光肚裏腹誹:你生的不晚。按照原著,秦琛這家夥未來也是個權傾朝堂的第一權臣,不比先祖差多少風光。書到最後,韋種馬打仗睡美人練絕世武功,幹了一切種馬該幹的事。國家內政什麼的全部丟給秦美人,連兒子都丟給他教育,堪稱信任第一人。用書友的話說,這也就是秦美人沒成親沒孩子。不然結局如何還真不好說。畢竟韋種馬自己就是臣子幹翻了帝王上位的,心裏有沒有想法老天知道。

孔熙寧還在點評:“比起先祖,秦子玉的運道差了幾分。晏王年邁,銳氣盡失。太子晏弘驕傲自大,倚重世家。二王子晏泰雖接納寒門,卻妒忌英才,氣量狹小。都不是良主。”他一邊說一邊搖頭,“不過也幸好如此,諸國之間勢均力敵,雖有小股幹戈,舉國之戰役卻無。也算太平了。”

“太平?”瑤光驚訝的下巴差點掉落,不可思議之極。她從韋家村一路來到晏都,經過大小城鎮村莊無數。在她看來,晏國簡直是窮瘋了有沒有!一個村子裏,能蓋三間瓦房的就算富戶了。富戶啊!傳說中的地主老財,小學課本上人人喊打的壞蛋。就他們家,吃的飯菜比不上大學食堂(各大學食堂有差異,這裏按中等水平算)。每人一年四季的衣服總共隻七八件,都是土布製造,難得有一件是絲綢的。瑤光第一次看見的時候,整個人都風中淩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