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腹地,中原內陸,有一名喚“大青山”的地方。雖說名兒是叫做“大青山”,但實際上“大青山”並不隻有一座大大的青山。大青山那地兒,大大小小的山星羅棋布,深深淺淺的溝壑縱橫交錯,出英雄也出莽漢,出美人也出無鹽。那裏的每一座山都叫做大青山,因此大青山既是地名也是山名。論起“大青山”山名的由來,還得從明朝說起。明朝時,有一個縣令級別的人物上這兒來當差,當時大青山這地兒並沒有一座山是真真切切地叫做“大青山”,大青山裏有很多山,幾乎每一座山都有一個名兒,有大雞鳴間、小雞鳴間、青雲山、青山、冬青山、青冬山、攬月山、飛仙山、來鳳山、青木山、雲青山等等,那位縣令在聽下屬彙報當地的風土人情時,就被那數十個地名給整崩潰了。那位縣令心想,這麼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要給山取這麼多名字幹嘛?於是他大筆一揮,將那些山名都抹去,寫下“大青山”這三個字。從此以後,無論是大山還是小山,高山還是矮山,美山還是醜山,都叫做“大青山”。那原來的山名便漸漸被人遺忘。
後來到了清末民初,九州烽煙四起,中原兵匪橫行。大青山這塊什麼都養的土地,便養出了不少土匪。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不一樣的水土就會養出不一樣的人,因此大青山這個地處偏僻、交通阻塞的地方養出來的土匪也是別具一格的。一般說來,“土匪”就是專門打家劫舍的那一類人。而大青山的土匪,“匪”氣不足,“土”氣有餘。他們通常幹的事就是一夥人霸占著一個山頭,在山上耕耘收獲、收獲耕耘,過的倒也是平常人的日子。再有“匪”氣稍盛一點的,一年裏頭閑得慌的時候就去山下“打家劫舍”一下,“匪”氣稍弱一點的就在山下依仗著強權經營一些買賣。對於大青山的人來說,土匪就是一個不痛不癢的存在。
土匪都有自己的寨子,在大青山,大大小小的寨子加起來就有十來個,其中以青野寨、廣雲寨、未央寨的實力最為雄厚。
先說說這青野寨,青野寨原叫做“青山寨”,寨主是袁青山。袁青山年近半百,膝下唯有一女娃,喚作“袁青野”。青山寨的寨名也就是從這女娃來到寨上後才改的。青野寨鄰近的人們都知道袁青野的爹是袁青山,但沒人知道袁青野的娘是誰。寨主從不向袁青野提這事,旁的人也不敢提。但私下裏還是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妄加揣測起這事來,一說:“這袁青山年輕時愛上了一姑娘,但這姑娘不愛他,於是袁青山就將這姑娘搶上了山寨做了壓寨夫人。這姑娘是個死心眼一根經的人,覺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屈辱,於是她在生下袁青野後就從無憂崖上跳了下去。袁青山自是肝腸寸斷,對這小女兒便百般嗬護。”另一說:“這袁青山是一斷袖,因此久久不肯娶妻。”於是馬上就有人問了:“他是斷袖,和他女兒的娘是誰有關係嗎?”有人就回答說:“袁青山深愛的那個男子和別的女子生的孩子就是袁青野,那名男子原本與袁青山相好,後來不堪壓力便偷偷離開了袁青山,與一名女子成了家。袁青山找到他們後,一怒之下竟將他們二人殺死了,清醒後又追悔莫及,因為他還是愛著那名男子的。於是他便將才丁點兒大的袁青野帶回了山寨好生撫養著。”這麼議論來議論去,最終也沒個定論。
有一日,關於袁青山的風言風語就傳到了廣雲寨的寨主耳中,這位正值壯年的寨主伸手握了握身邊女子的手,蔑笑道:“他袁青山沒這個臉跟他女兒說。”廣雲寨寨主叫“李廣雲”,他身邊的那位女子,模樣周正,皮膚白皙,比李廣雲的年紀稍長。有人說,那位女子是他的姐姐,也有人說,那是他姑姑,但沒有人說,那是他夫人。後來,李廣雲就發話了,他說,要是還有人再敢亂說,他就叫那人再也不能說話。
這話一傳到未央寨寨主耳中,這位在眾寨主中年紀最小卻最為神秘的寨主輕輕一笑,說道:“子欲避之,實則趨之。”跟在他身邊的手下就問道:“寨主,你剛剛說的是什麼呢?”這位難以捉摸地寨主轉過頭,看著手下下巴上殘留的胭脂,嬉皮笑臉道:“東子,你昨晚又去哪兒風liu了?”手下用手撓了撓頭,“嘿嘿”了幾聲。這位變幻莫測地寨主臉一沉,又說道:“昨晚是輪到你站崗,現在領罰。”手下的一張笑臉登時就僵住了。這位寨主十五歲時就是寨主了,如今已二十三歲,名叫“末央”。這名字乍一聽起來和“未央寨”似乎是有什麼聯係,但似乎又沒有什麼聯係。按理說,這寨主叫“末央”,這寨名也就應該叫“末央寨”。但從未央寨附近的人的口中聽來的都是“未央寨”。據說,第一個傳出這個寨子叫“未央寨”的人是個秀才。這個秀才進京趕考,見一座寨子的高台上掛著一麵旗子,他也沒怎麼仔細看,就將旗子上麵的字認作是“未央寨”,末了還感歎道:“沒想到這土匪之流中還是有些有學識的人,取一個寨名都取得如此風雅。”後來一傳十,十傳百,這寨名也就生生給改成了“未央寨”。末央倒也不氣惱,他心想,“未央寨”就“未央寨”吧,難得這麼附庸風雅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