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他到底幹過什麼我不知道啊,不過他今年才24歲,我覺得應該還混不到集團骨幹的地位】
【回答:如果隻是從犯的話就不用擔心死刑的問題,可能隻判個三五年左右吧。】
【追問:那我能去監獄看他嗎?監獄的生活是不是很苦啊,什麼也吃不到什麼也買不到……tvt】
【回答:現在法律規定是隻有服刑人員的家屬可以探望,但各地的實踐中,通常朋友也是允許的,因為可以給監獄帶來一些經濟效益。總之你的紅包要給夠。蹲監獄當然辛苦啊,你要是為你朋友著想,就多給他送些東西,常常去看看他,這樣給人一種他很有人脈的感覺,他在裏麵也比較容易混得開,不會被人欺壓】
【追問:我大概知道了,一定會幫他上下打點,多往監獄送東西!謝謝!】
韓竟看到一半就已經一臉的黑線。這提問者究竟是誰用膝蓋想都能知道,倆人這麼幾問幾答之間,倒替韓竟把罪名和刑期都定好了,連將來的監獄生活都規劃了一番——到底是誰說他一定會去蹲監獄的啊?一般人遇到這種事,不是應該先考慮一下請個好律師爭取無罪或緩刑之類的麼?
不過,從提問時間來看,至少當天下午夏炎已經被放出來了,這一點還讓韓竟多少放心了一點。
下麵緊跟著有幾條回複也是闡述了走私罪的刑罰,還有不少人貼了刑法的條文和司法解釋,匿名用戶都特別認真地在下麵繼續追問。事情就是這麼一件事情,後麵的內容大多與第一條回答大同小異。
大概是100分的懸賞太過誘惑,很多對刑法不甚了解的人也競相湊熱鬧,類似“應該不會判死刑吧”、“樓主你著急有什麼用啊”、“走私罪很嚴重的”、“樓主你自己也要小心,這種朋友回頭說不定就把你也咬進去了”的回答也有不少,當然最後一條收到了匿名用戶長達500多字的反駁和批判。
然後,再下麵的一條回答,竟被點讚了1209次:
【魚香米線十級】
【“今天早上”,“24歲”,“走私黃金”,樓主你說的朋友莫非是韓竟?】
具體情況和私人信息透露得這麼多都完全沒有打碼,新聞又正在網上熱炒,要真沒人猜到就是他,韓竟才會覺得奇怪。不過匿名用戶提問的時候顯然沒想這些,等看見這條回複,過了半個小時才追加了一條【不是。韓竟是誰?我不認識】
那個“魚香米線”果然沒有買賬:
【回答:最近風頭很盛的《江湖》的演員啊,今天他涉嫌走私的新聞各大網站都放在頭條,樓主你別說你沒看見,跟你說的這些情況吻合度100%好嗎】
韓竟看到這有些想笑,又見匿名用戶在下麵繼續硬撐:
【追問:我提的問題跟我朋友的身份有什麼關係麼?我沒有義務給你提供不必要的信息。】
話題從這一條往後就完全被拐到了韓竟身上。無論是關於罪刑的分析還是對於新聞的討論,都能明顯看出是以新聞報道中的描述作為基礎的。好在百度知道的模式並不適合形成多方參與的話題討論,而且標題也扯不到韓竟身上,並沒有造成特別激烈的局麵。
匿名用戶似乎也發現對於身份解釋得太多反而會欲蓋彌彰,因此後麵對於自己這位朋友到底是不是韓竟,都沒有繼續表態,不過在有人有言語過激之處時,還是會非常積極地加以駁斥。
韓竟一路看到最後,忍不住在出租車後座上笑了半天,弄得司機頻頻從後視鏡裏麵瞪他,一臉又是擔憂又是厭煩的神色。平白無故忽然笑起來確實比較詭異,可具體的原因又不好解釋,韓竟隻能朝司機擺擺手,盡量忍著不笑,最後憋得自己全身都不停發抖。
等他好不容易平複了情緒,深吸了兩口氣,隻覺心情格外舒暢。這麼看他也算混得不賴了,至少這回要是真進了監獄,還能有人幫他上下打點,送些棉被衣物各色零食,給牢頭獄霸塞點紅包讓平時多關照關照之類的。
韓竟想了想,又把頁麵拉到最上方,輸入了這樣一條回答:
【熱心網友】
【別瞎想了,你朋友是被人誣告的,現在情況已經核實清楚,跟他沒有關係,公安今早就放人了。】
再刷新一次頁麵,就見那條回答下麵有了追問:
【追問:真的嗎??你怎麼知道我朋友是誰??你不是隨便說來騙我的??】
韓竟覺得這一串問題都相當蠢,糾結了幾秒鍾到底要不要回答,夏炎的電話就打了進來。他故意等電話響過兩聲才接起,就聽夏炎急切地問:“韓竟韓竟!韓竟!你怎麼樣了?”
“有點困……”他如實說。拘留所壓抑的環境再加上心裏裝著事,他確實連著兩天都沒怎麼睡好。
他這懶散的語氣讓夏炎一愣。對麵沉默了一會,又問道:“……你出來了?公安同意放人了?以後不會再因為這件事抓你了?”
韓竟心說要是沒出來怎麼可能接你的電話呢,不過還是覺得對方擔心了幾天,此時的情緒可能更需要一些安撫,於是嘴上隻說:“嗯,出來了。以後不會再有事了。”
“這麼說……是公安搞錯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