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都峰下,第一批發起進攻的俄滿聯軍大約五百來人,他們以十二人為一組,前後分成三排,端著燧發槍,排著整齊的隊列緩步向前。
仔細一看,這不是當年戚家軍的鴛鴦陣與三段射擊組合麼!
陣法確實是一個好陣法,就連如今的國防軍,在麵對騎兵衝鋒的時候,也一直沿用這套陣法。
但在平原地區適合,卻不代表在這種山林地區也適合啊!
不說別的,單就地勢不平,可供進攻的區域狹窄,就不適合這種陣法的使用。
明軍當然不會傻到,告訴對麵俄滿聯軍,應該使用散兵陣線,借助掩體,一點點往前推進。
見敵人排好陣線慢慢向前,明軍也不含糊,直接調集迫擊炮,朝著俄滿聯軍隊伍正中間,就是一輪急速射。
無論鴛鴦陣還是三段射擊陣,關鍵在於一個“穩”字,陣型不穩,根本無法發揮絲毫攻擊效果。
果然,一輪炮擊過後,剛才還氣勢恢宏的隊列,這會兒全部放了羊,500俄滿聯軍丟下七八十具屍體,倉皇後撤。
而此前兩軍最近的距離,都還有300多米,俄滿聯軍的火器,甚至都還沒夠著明軍,便敗退下來。
“他娘的,真過癮,都不需要前線的部隊開火,幾門小鋼炮就把敵人轟走了。”後方預備隊中,一名營長大笑著說道。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布置,明軍在軍都峰上的陣型已經擺開。
前沿陣地由兩個營駐守,負責大約三公裏的區域,配備弗朗機銃五十挺,“獨撅槍”三百支,大明二式後膛槍六百支,轉輪手槍48支(少尉以上軍官才能配備手槍),手榴彈若幹。
中間則留有一個團,除了掩護迅雷機關槍組,以及迫擊炮隊之外,更是可以隨時起到支援前線的作用。
至於最後麵的一個團外加一個營,則是總預備隊,主要起到換班的作用,戚紅英給他們的任務,是最少堅守軍都峰三天時間,他們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將所有部隊都投入戰場。
方才俄滿聯軍派五百人前來試探,結果一槍未發,就被迫擊炮隊給揍了回去,山上的明軍對守住軍都峰,更是信心大漲。
“別高興太早,迫擊炮確實厲害,但我們此次輕裝簡從,攜帶的彈藥並不多,打一發就少一發,如果俄滿聯軍攻勢凶猛,後期可能要進行白刃戰,所以趁現在有時間,盡量多休息,之後可能想休息都沒得休息了。”二團長黎潤舒提醒手下營長道。
迫擊炮的炮彈有限,必須要合理利用。
受夜間視野影響,步槍的準度大大降低,但火炮這種大範圍殺傷性武器,並不太需要準度,所以教導師決定夜間以迫擊炮作為主要壓製火力。
等到白天視野開闊之後,那才是教導師真正麵對考驗的時刻,雖然白天同樣可以使用迫擊炮繼續壓製,但沒有人會傻到,在頭一天就將迫擊炮消耗一空。
迫擊炮威力不凡,輕鬆便將俄滿聯軍壓回了出發點,無奈之下,俄滿聯軍隻得調集重炮,對軍都峰實施炮火壓製。
俄滿聯軍的重炮,最大射程不到2500米,從自家陣營打出,根本夠不到半山腰上的迫擊炮隊。
但為了避免俄滿聯軍的炮兵,將攻擊目標轉向一線的明軍,迫擊炮隊也十分配合得停止了繼續炮擊。
很快,俄滿聯軍以為壓製住了明軍炮兵,於是再次調集五百步兵,朝著軍都峰發起進攻。
這一次俄滿聯軍的行動相當順利,在損失了十幾人後,終於抵達了燧發槍的射程範圍之內。
第一排蹲下開火,打完之後也不移動,就地裝填彈藥,而他們身後的戰友,則快速上前一個身位,像之前的第一排士兵那樣,蹲下、射擊、裝彈.........
俄滿聯軍也不管射擊準頭,隻是不斷重複這種射擊方法,一個身位一個身位地往前挪動。
而一旁的抬槍組,則作為重火力,朝著前沿陣地上火光比較集中的區域,發射散彈。
“敵人以進入迅雷機關槍的射程,是不是該我們上了?”張曉鵬緊張之中,帶著一絲興奮。
從之前的驚慌失措,到現在的躍躍欲試,張曉鵬已經完全適應了戰場上的氣氛。
俄滿聯軍的先頭部隊,距離明軍最前線,僅有八十米,如果所料不差,再往前一點,這些敵軍就應該發起衝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