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裏是誰?那可是整個民國都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別人古硯軍都可以不放在眼裏,但是這個人,他還真沒膽量敢小瞧了。
蔣百裏是民國時期中國著名軍事學家,1882年出生於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人。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驚百裏”。祖父蔣光煦(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父親蔣學烺因生下來缺左臂,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她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裏的啟蒙老師。
蔣百裏13歲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自然困苦不堪。當時蔣百裏的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自己的孩子授業。喜歡讀書的蔣百裏經常溜到書房裏去聽講,倪勤叔見他聰慧,頓生愛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願教百裏讀書,不收‘束修’(按當時的習俗,未做詩文的學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開筆的8元至12元)。”從此窮學生就從倪勤叔讀書,學習詩文。蔣百裏過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書五經,課餘還讀《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爬上茶館茶桌,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講上述故事給茶客聽,被譽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戰,深深地刺激了蔣百裏。15歲時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16歲的蔣百裏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渴望讀到新書。恰逢雙山學院購進了四大櫥經、史、子、集和時務、策論、算學、格致等書。聽到這個消息,蔣百裏真如窮人得著了寶藏,請求老師早一二小時放學,讓他到雙山書院中看書。蔣百裏如饑似渴地吸吮知識,以研讀文學一類為多。
1900年春,蔣百裏18歲時,應同邑橋鎮孫氏之請,聘為塾師。不久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蔣百裏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陳仲恕)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裏東渡日本留學。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第三期畢業班畢業。
1902年,中國留日學生已達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進,傾向革命。同年,蔣百裏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誌《浙江潮》。該雜誌32開本,月刊,每期約8萬字,行銷國內,魯迅先生積極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國內讓親友閱讀,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達之魂》等,即發表於《浙江潮》。身係上海獄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詩文也在該刊登載,《獄中贈鄒容》一詩萬人爭誦。
百裏將軍對日本人的軍事評價不高,但是他後半生和日本結緣不少。他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他編著的《國防論》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這部讓蔣百裏耗盡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字句:“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八年抗戰的戰場上,無數百裏將軍在保定軍官學校、在陸軍大學帶出來的國防軍子弟浴血沙場,成為中國軍隊高層指揮官的柱石。
蔣百裏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情文並茂,傳誦一時。他又以飛生、餘一等筆名,發表《國魂篇》等膾炙人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