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入學(1 / 2)

張金強,男,1990年出生於廣西桂德縣那德村,一個平凡的生命生於一個平凡的村莊。

那德村背靠大石山,村子前麵不遠處卻是一座座山坡,山坡上種滿了八角樹和鬆樹,形成別有一番別有韻味的經濟林。

八角可是名副其實的香料,在中國的需要量很大,幾乎是飯店、酒店的必備材料,八角也可以提煉成茴香油,聽說是法國某種知名品牌香水的必用原件。

鬆樹那可是良好的木材啊,高大挺拔又筆直,很多木材商家都很看好這裏的鬆樹,一望無際的鬆樹林場,非常壯觀,那可是那德村致富的寄托。

山坡和山坡之間形成的山穀,發源著一條條小溪,最後眾多溪流彙集在一起,形成一條比較大的溪流,流往下遊。

小溪清澈透明,由於地勢落差比較大,再加上底部都是石頭而不是泥土,所以走進林中,便會聽到嘩嘩的流水聲,那猶如一首天然的樂曲,是溪流為我們盡情的演奏。

那德村的供水,都是靠山坡上的溪水,村民先是在山坡高地而且臨近溪流處修建一座水塔,然後用水管接到村子裏的家家戶戶,那天然的山坡清水,是那德村世世代代的依賴。

沒有任何一條小溪是流經過村前的,那德村民隻好做水溝引流到村前種植稻穀,村前村後都是可以種植稻穀。

那條最大的小溪流經的地方是一片較大的穀地,穀底不深,穀地雖然較平坦,但是種植稻穀依然是修建梯田才可以。

那個較大的穀地叫做甲田,甲顧名思義就是第一的意思,早先的那德人這樣取名,意喻了田地肥沃的意思,也表達了那德村對這片穀地的依賴。

那德村的絕對多少糧食都是從那塊穀地裏種植出來的,春季可以種植玉米,夏季可以種植稻穀,還可以種上芋頭、紅薯等時令蔬菜。

周金強就是生長在這樣一個很祥和、物質豐富的村莊,這裏的一切萬物,給他創造了一個幸福的童年,所以他非常愛惜這裏的一切。

那德村是生他、養育他的地方,他永遠也不會忘記這裏的一切。

童年,他還有一幫陪玩的小夥伴,有聰明無比但是很調皮的張凱,有比較沉穩的張丘,還有性格活潑但是有點愚笨的張靖,小時候他們幾乎形影不離,經常在一起睡覺。

春天,他們可以去山上采摘盛開的花朵、可以爬到山腰去欣賞滿山盛開的桃花、可以在菜園子裏用透明袋子捉蜜蜂。

張金強在一次捉蜜蜂中,不知道他哪裏來的勇氣,既然空手去捉蜜蜂,最後落得被蜜蜂蟄的下場,隻能哭著回家找媽媽。

夏天,那德村雨熱同期,幾場陣雨過後,山坡因為的得到雨水的補充,所以山穀中溪流的水變多了,他們可以去溪流中捉小蝦,每次都是流連忘返。

秋天,北方蕭瑟淒涼、景色暗淡,但是南方卻是四季草木長綠,那德村秋天山上確實另外一種風景,樹上結了紅彤彤的柿子,像是過年家家戶戶罷掛在門口的燈籠。

另外,石榴也成熟了,泛黃但是顯得油嫩的果子一下子提起了大家的味口,非常誘惑人。

秋天時節,張金強他們不上課的時候,差不多每天都去逛山,每次都會大飽口福,心裏的感覺,比女孩子上街買包包還高興。

冬天,北國早已經是銀裝素裹,但是這裏依然略有一絲絲春意,因為這裏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景觀,所以這裏的植物四季被披上綠裝。

但是這裏人確是比較怕冷,幾攝氏度人們就很難受,渾身哆嗦,所以人們必須要烤火。

這裏是山區,背麵是山,前麵是林,所以柴火對這裏村民來說就不是一件愁事,每年的晚秋,村民便要上山打柴,以備過冬。

這裏玉米可以種植多次,臘月深冬,天氣正寒冷,家家戶戶都燒柴取暖,所以邊烤火邊考玉米在這一帶十分流行。

但是張金強那幾個家夥卻是在野外燒火烤玉米,吃起來真是天高地闊,無比悠閑。

離那德村一公裏左右,有一所小學,這所小學有幾個小村的孩子都來這裏上學,其中也包括那德村在內,小學教學樓有三層,總共有九間大的教室。

教學樓高大明亮,得益於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外,教學樓前還有寬廣的操場,原本隻是削平了的天然黃土,後來教育局撥款修建成了鋪水泥的操場。

操場的四周都種上樹,一顆顆挺拔有勁,但是樹隻有三四米來高,猶如一把大雨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