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奇妙(1 / 2)

曆史真的很奇妙。

有時候數百年的曆史,湮沒在故紙堆中,很少有人提及,比如兩晉南北朝,有時候幾十年短短一瞬間,卻經常活躍在人們的口中筆下,引發後人無盡的探索和回味,比如三國和明末。

崇禎皇帝走了,但大明王朝並沒有隨之灰飛煙滅。在江淮以南廣袤富庶的土地上,朱元璋的後人們又相繼建立起弘光,隆武,永曆等幾個朱明政權,曆史上稱作南明。

當南明第一任皇帝朱由崧麵南背北,稱孤道寡的時候,滿洲人已經跨過山海關,李自成已經撤離北京,中華大地上又迎來一個風雲激蕩的三國時代滿清,大順,南明三足鼎立。但在三個政權之中,你是否知道:就數南明的地盤最大,實力最強,人才最多。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大筆一揮,把全國劃分為十五個行省。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為北五省,南直隸,湖廣,江西,浙江,四川為中五省,貴州,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為南五省。需要說明的是:當時的北直隸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南直隸就是南京附近的江蘇和安徽,湖廣包括湖北,湖南兩部分,而明朝的陝西省則涵蓋了今天的陝西,甘肅,寧夏跟青海的一部分。

當時,入主北京的滿清政權,僅僅占據著遼東(明朝時屬山東)和北直隸兩塊地方,傾國不過十幾萬軍隊,李自成的大順朝,敗退回滿目蒼涼的陝西,正麵臨著崩潰瓦解。而南明弘光政權,則控製著中五省,南五省大片領土,江南又是全國最繁榮發達的地區,農業,工業,手工業迅猛發展,財源滾滾,英才薈萃,並且擁有龐大的一百多萬正規軍。

照理說,具備這樣雄厚的實力,又有長江天險阻隔,南明君臣應該能夠大有作為,退一步說,即使不能複興大明,一統天下,也能成為曆史上的南宋,東晉,偏安江南,與滿清劃江而治,形成新的南北朝。

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貌似強大的南明政權,僅僅支撐了十幾年,他們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地盤一天天縮小,軍隊一天天減少,終於一敗塗地,最後一任皇帝竟失去立錐之地,如喪家之犬,東躲西藏,狼狽的逃到了國外(緬甸)。

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人們不禁痛心的發問。

南明上空的戰爭硝煙還沒有消散,關於南明曆史的反思便已開始。明末遺民,曆史學家,學者,文豪甚至普通知識分子,都不約而同拿起筆來,痛苦的思考,述說和評論這段飽含血淚的曆史。

據現代史學大家謝國楨先生統計,明清兩代有關南明曆史的著述有一千七百餘種。一生醉心明末曆史研究的錢海嶽先生,為完成紀傳體史書《南明史》,參閱的相關圖書文獻竟達三千四百餘種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