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三十多歲猝死時所擔任的職位,勉強說得上一句――‘寒門出貴子’,但這句話僅能通行於他出生的偏遠小縣的範圍內。
不去說全世界有多少驚才絕豔的人物,隻在國內甚至省內來看,他黎池也都遠遠算不上什麼人物,經曆得越多、見識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不過也隻是眾多普通人中的一員而已。
他頂多就是普通人中較會讀書、記憶力較強的那一類人。能從教育不興、師資不全的偏遠小縣的中學裏,考到全國tpo3的名校,除了學習刻苦努力之外,還因為他有著比周圍人都要強一些的記憶力。
可每年考上國內名校的人有多少?他黎池隻是一年一度的眾多之一而已。
芸芸凡人中的他,為何會在死後胎穿重生?有關這個問題,黎池尚在母胎裏時就開始思考了,到現在也還沒有得出答案。
想不出就不想了,畢竟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答案的,事情既然已經如此發展,那更應該做的還是把握當下、規劃未來。
黎池在知道他生在了一個古代封建君主專br製的社會中時,就意識到他前一世現代的記憶和經曆,以後或許會成為自己的優勢。
於是趁著嬰兒時期幼小無事、前世的記憶尚還鮮明,就將記憶重新梳理了一番。
拋棄掉了前世生活中和官場上的人際關係網和其中人物的相關信息,以及其他一些雜亂信息。
留下了隻有借鑒作用的曆史知識,以及一些學科專業知識和雜學知識,然後對這些記憶進行整理歸納和強化記憶,直到他滿三歲時才完成這件事,才又重新構建好新的記憶宮殿。
將可能有用的記憶存儲好之後,黎池就開始規劃未來。天下萬民可以被粗略地分為‘士農工商’四類,可從古至今的上層階級幾乎都是‘士’,他前世也可算是‘士’中的一員,因此明白如果不是真的條件不允許,在這個封建社會裏,成為‘士’中一員絕對是最佳的出路。
幸運的是,這個時代的朝廷選用人才的製度已發展到‘科舉選士’,且曆經兩個王朝已經至臻成熟。現下的趙家燕王朝才迎來第二個皇帝,根據族中族長和族老們的談論推測,貞文皇帝有著勵精圖治的決心和手段,顯然這個王朝不像是會二世而亡的。
燕王朝開國不滿百年,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這時科舉出仕就占了天時之利。黎池每每感歎自己兩世都很幸運——出生的時代很好,要是這一世生在了王朝末年或王朝更迭的動亂時代,別說科舉出仕,在亂世洪流中尋得一生存落腳之處都很難。
他今世托生的人家,也非是不利科舉的皂吏商戶人家,而是耕讀傳家的農戶人家,硬說官宦人家也說得上。
隻因黎家雖不過是山野農村中以耕種為生的農戶,朝廷上卻有一位官至正三品工部右侍郎的四爺爺。雖工部在六部中權柄稍遜,四爺爺是右侍郎而不是尚書,也不是一品大員隻是位居三品的高官,且那四爺爺算起來已經是出了五服的遠房親戚,就連黎池的爺爺都沒見過他,可黎水村的黎家人平日裏也是沾了‘正三品高管族人’的光的。
等他三十多歲猝死時所擔任的職位,勉強說得上一句――‘寒門出貴子’,但這句話僅能通行於他出生的偏遠小縣的範圍內。
不去說全世界有多少驚才絕豔的人物,隻在國內甚至省內來看,他黎池也都遠遠算不上什麼人物,經曆得越多、見識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不過也隻是眾多普通人中的一員而已。
他頂多就是普通人中較會讀書、記憶力較強的那一類人。能從教育不興、師資不全的偏遠小縣的中學裏,考到全國tpo3的名校,除了學習刻苦努力之外,還因為他有著比周圍人都要強一些的記憶力。
可每年考上國內名校的人有多少?他黎池隻是一年一度的眾多之一而已。
芸芸凡人中的他,為何會在死後胎穿重生?有關這個問題,黎池尚在母胎裏時就開始思考了,到現在也還沒有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