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普通高中在創新人才的發現、培養和輸送方麵,擔負著重要的使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在風雨中起步,艱難發展,至今已有近30年曆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教訓。尤其是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實施,對普通高中創新人才的培養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與任務。因此,在此背景下,關注我國高中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總結與分析當前我國高中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現狀與問題,對於未來我國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工作的發展將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 當前我國高中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
1 普通高中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創新人才,必須掌握各個領域中與其能力相符的知識係統,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策略,成為獨立、富有創造性和自主的知識探索者,接受這類教育的孩子,要求其必須具有優秀的品質、超常的智力、強健的體質。因此,我國開展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學校中,都非常注重以學生興趣特長為基礎,鍛煉他們的能力與素質,從而培養出科技精神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的、全麵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人才。
比如,北京四中的培養目標是:激發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全麵素質的提高,培養傑出的中國人;北京八中的培養目標是:為培養在世界範圍內具有競爭能力的一流人才打基礎;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中學的培養目標是:努力為社會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有機結合,全麵發展與個性發展完整統一的,具有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培養目標是:全麵發展+突出特長+創新精神+高尚品德。
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高中資優生培養各個階段的總體目標呈現出如下兩點變化:第一,由關注智力發展到強調智力與非智力並行發展。早期的培養目標強調加速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學業發展,而未提及培養興趣、品質等內容。如今的培養目標既重智力,又重道德品質等非智力因素。第二,由專注於知識習得到強調能力發展。在強調加速學習和積累知識的目標下,培養知識指向型的;而在強調培養創新素養的目標下,培養能力指向型的。上述轉變理論上反映出我國人才理念的提升,即以智力與非智力的全麵良好的發展和具備一定的能力作為評判人才的標準,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2 普通高中科技創新人才的選拔招生過程
當前,我國普通高中對於科技創新人才的甄別與選拔主要有三種方式:
江蘇天一中學資優兒童實驗班推薦與自薦→測試→錄取測試環節包含文化測試、能力測試與綜合測試。其中,綜合測試采用標準化的團體兒童智力測驗(gitc),包括智力測驗、個性測驗、記憶能力測驗。
學校每年邀請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的多名專家擔任主試(華東師範大學科教合作研究中心,2009)。
全國理科實驗班省級數學、物理競賽前十名的學生報考→統一測試→錄取測試環節包含學科測試(語文、數學、英語和物理四門學科)以及心理測試。
錄取主要以學生測試成績的排名為依據,重點參考兩門理科的成績。
複旦附中創新實驗班推薦與自薦→基本素質測試→實驗設計→麵試→錄取基本素質測試采用標準題全開卷的形式在網上進行,檢測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與探究品質,內容不與課本內容掛鉤。
實驗設計考察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每位學生由兩名專家進行麵試,主要考察學生的特長、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等(華東師範大學科教合作研究中心,2009)。
第一種即通過競賽方式選拔,強調學生對某領域知識掌握的多寡,或由專家鑒定,或是由學生的平時成績來說明。如天津耀華中學對於具有科技創新潛質學生選拔,就是由各區擇優推薦,並通過考試、考核加以選拔。
第二種是使用心理鑒定或測量量表或測驗來選拔。
第三種,是結合上述兩種方法,綜合選拔。當前,采用此種方法選拔學生的普通高中居多,如江蘇天一中學對於超常少年的甄別與選拔,主要分為推薦和自薦、文化測試、能力測試與綜合測試等四個階段,其中綜合測試采用標準化的心理測驗gitc(包括智力測驗、個性測驗、記憶能力測驗),每年邀請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的多名專家擔任主試進行測試。
具體的招生過程體現出如下特點:
(1) 初選側重考察學生既有的學業成就
初選中,招生學校對報考學生的資料進行初評。根據筆者搜集的信息,各所學校要求提交的資料包含:(小學或初中)學業成績單和各類獲獎證書。例如,江蘇天一中學少年班的招生簡章規定考生提供小學4—6年級成績報告單;三好學生或品學兼優證書;市、區級以上各類競賽獲獎榮譽證書;五、六年級有教師批改的語文作業本、數學作業本各一本(中國人才研究會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2009)。但是,各學校並不要求報考學生提供來自家長或者是學科教師的推薦信。一些學校雖然要求提供原就讀學校或地方教育部門的推薦信和自薦信,但這些資料也以列舉考生的既有學業成就為主要內容。此外,初選尚未充分關注學生在課堂之外的表現。
(2) 複試中各類測試唱主角
複試中,招生學校對考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綜合能力等進行全麵考察。主要的形式有測試和麵試。
測試是各個學校必不可少的選拔方法。測試的類型日益增多,有學科測試、智商測試、特長測試、文化常識測試、心理測試以及綜合素質測試,等等。
學科測試是複試的重頭戲,體現出難度超高、測試門類繁多的特點。這類測試以各學科單獨測試或學科群測試的形式進行,招生學校尤為看重考生的理科成績,而文科成績有時僅作為參考。此外,複試還包含多項能力測試,這些測試幾乎是招生學校了解和評估考生的課外表現及非智力發展水平的唯一方式。大多數測試是以國內外心理學相關量表為參照而選用的標準化測驗,由招生學校自行組織,有時學校特聘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其中。
據報道,2010年上海某著名高中創新實驗班的選拔考試“一直從上午8點持續到晚上5點多,時間累計長達8小時20分鍾。考試內容包含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等7門科目。這樣一場‘馬拉鬆式’的考試,令不少考生大呼‘吐血’。學科考試難度超高,令一些學生根本無從下筆。”以致有考生網上發帖感歎:“我居然活著回來了,這樣的考試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錢鈺,2010)
除測試外,麵試也是重要的招生步驟,麵試官主要為學校經驗豐富的科技類教師及臨時聘請的校外專家。麵試旨在觀察考生的創造力、邏輯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3 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
我國普通高中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以集體為主要形式。大部分普通高中采取了集中設班的方式,也有部分學校采用集中辦校的方式。在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形成了三種基本模式:
(1) 加速製
加速製是當前我國高中超常學生培養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簡化了培養所需的教育資源,且操作較為容易,因此受到推崇。加速製的具體實施方式主要有提前入學、彈性學製和加速學習。
1 提前入學
提前入學是指學生在低於某階段教育正常的入學年齡的情況下接受教育的方式。我國高中超常學生培養早期開辦的少年班預備班允許符合條件的初中和小學在讀生進入預備班學習,從而為年齡低於正常高中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了符合其發展需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