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目的看,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注重能力培養。同時,理科資優生的能力又具有多種維度,在諸多能力的培養中,特別得到教育方關注的是高中理科資優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以創造能力為核心的能力培養是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教育的基本目標。

(二) 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措施的製度化、組織化與體係化

上述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各種措施的實行都是係統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工程。這些改革措施落到實處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也需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活動組織與負責實施,更需要政府、高中與社會各界的堅持不懈,進行高中理科資優生的培養工作。因此,單靠高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日本已經統合了各種教育力量,形成了製度化、組織化與體係化的高中理科資優生教育模式。

1 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製度化

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製度化集中體現在,對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有一套係統的製度規定,使相關教育的實施能夠有明確的法定程序可循。同時,培養製度所規定的培養活動的展開由政府設立的專門機構負責組織與實施,培養活動所需要的經費由專門的財政撥款來支持。製度化是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取得成效的最有力保障。

2 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組織化

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組織化集中體現在,培養實施、培養管理與經費支持都有專門的組織機構來負責。這個組織是獨立行政法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獨立行政法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是日本中央政府的外圍組織,主管單位是相當於我國教育部的日本文部科學省。獨立行政法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全麵負責日本科學技術的研發、教育與普及等方麵的組織、協調與管理工作。幾乎上述所有的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措施的資金支持與活動發起都與這個機構有著密切關係。

3 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體係化

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體係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培養製度本身具有極強的體係性,用於培養的課程建設的連續性,培養力量或培養隊伍的體係性。

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製度的體係性是指,培養製度由一係列互相聯係的法律政策所明文規定,而非僅僅是第一線的教育實踐工作者的習慣做法。這就使整個高中理科資優生的培養工作的進行具有了極好的長期穩定性和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宏觀性。

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課程建設的連續性是指,用於資優生培養的課程與教學發放的探索與改革是從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能夠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發展的需要,設定的性質不同具有階段性而又互相聯係的課程體係。

日本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隊伍的體係性是指,理科資優生的培養不僅調動了各個高中校內的各種力量,而且也把社會上各種能夠用於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的力量充分利用起來。各種教育力量都被調動在一個有機統一的製度體係內,為了共同的目標齊心協力,構建了一個具有深度和層次的理科資優生教師隊伍。

(三) 人才與人才教育觀

日本之所以有上述的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製度模式,固然是日本政府和教育界各方麵不斷努力的結果,但是,這也與日本的政府與社會各界對科學技術人才與科學技術人才教育活動的主觀認識有密切關係。

在人才的成熟與發展上,日本社會的一般認識是,人才雖然也有先天的差異,但主要是後天培養的結果。因此,過早的選拔就有可能把很多真正的人才摒棄於培養活動之外。這樣,日本在高中理科資優生的培養活動中,與我國相關活動差異較大的一點就是淡化選拔,重在提供可供人才順利成才的客觀條件上。

在科技人才的內涵上,日本也認為能力而不是知識是人才的主要標誌。這和我國對此的認識沒有任何本質的差別。兩國的最大差別在於如何把這個基本認識轉化到行動上。從日本超級理科高中的理數科教育實踐中可以發現,日本的科學能力教育以科學問題解決方法的探索為教育的核心。在能力教育中,幾乎不強調係統科學知識的學習,而是強調能力培養的自我性與主動性,優先照顧到本校與本地區的生產中的科學實踐以及本地區的高校與科研機構優勢理科的學習,追求科研教學活動的實際應用性與理科教育的綜合性。這都值得我們今後在高中理科資優生培養實踐中加以借鑒。

參考文獻:

本論文分析所依據的資料主要來源於日本文部科學省網站.www.mext.go.jp/,201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