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狼嬰出世(1 / 2)

‘武功山’原名‘武公山’南朝時期歐陽頠助陳武帝平定侯景之亂,途經此山,拜山求願,得武仙人托夢並授其平亂之策。後陳武帝感念神靈相助之功,賜名‘武功山’。

武功山三國時已開設道場,曆來被道佛兩家擇為修身養性之洞天福地,山南北建庵、堂、寺、觀多達百處,亦為江湖高手修行練功之地。

山間奇峰羅列,怪石林立,處處深壑幽穀,詩情畫意;峰峰懸崖峭壁,湧泉飛瀑佛光雲海,高山草甸,奇花異草。與廬山、衡山並稱‘江南三大名山’。

古時遊人來此不多,多是善男信女來此求願,特別是白鶴峰上的白鶴觀,香火最好。相傳白鶴觀是白鶴真人修仙的地方。修仙成功後在白鶴峰頂搭台升天,擠土成坪,形成金頂。

白鶴觀住持餘承風自鳴白鶴真人傳人,實為張可大(張可大亦不求道,而入朝為官。)之弟子,開觀傳播天正道,實為正一道。正一道是張道陵創立,世襲製,所以餘承風為左道旁門而已。正一道以老子為教主,追求長生不老和成仙之法,亦為信民逐鬼驅邪。由於張道陵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實際傳至張繼先那代已無子嗣,後代均不得真傳。餘承風得張可大傳些符魂驅魅之術,在武功山也是最為出名之道觀。

是年錢塘水患,毀屋萬間,淹民無數,又有蝗災,田無顆粒,百姓疾苦。上山求佛論道之人絡繹不絕。

此時近午,武功山秋寒中的暖陽格外的明亮。陽光下,一輛有蓬馬車,隨著得得的馬蹄和包鐵木輪與青石路麵摩擦的咯吱聲中,慢悠悠的向武功山行進著。車蓬為木製,上有頂,前後有門,左右有窗,前後門掛淺藍色布簾,鑲有金色穗條,窗裏縐紗簾遮擋。

車夫頭包藍巾,身著藍衫,身體強壯,麵相溫和。馬車後還跟有二名家丁。見他們長的頗似,均青色短打衣衫,腰跨一寬刃長刀,三十來歲,黑麵短須,勁目有光,一看就是武功還不弱的練家子,不是一般的家丁。

求道之路人都駐足觀望,相互議論。此車中所坐,不是達官貴人,就是富戶千金。大家正猜測著,前麵布簾拉開,隻見一女子露出臉來。眾人皆瞠目結舌呆看著那女子。真可謂‘螓首蛾眉、明眸皓睞、杏臉桃腮、冰肌玉骨’。李白詩雲:“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說的就是她。

“福來,到了嗎?”語似桃花,音似清風,引得眾人皆醉。

“大小姐,快了,您看前麵那山就是了。”趕車漢子答道。

“哦,這路不好,車馬顛得緊。”女子並沒有回車裏,而是張目四處觀望。

“小少爺還好吧!”

“睡了。”

車夫不再出聲,小心駕著馬車。

女子並不懼路旁三五人的圍視,看這山林被初秋染成青黃紅綠,真美啊!她不由深吸了二口氣,微寒的山林氣息撲鼻而來,頓感清新明目,臉上也露出不多見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