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蘇 淩雲誌 精誠至
——記蘇州鬆韻居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蘇州寧海商會秘書長趙基信
趙基信屬牛,或許就是如牛般的一股子強勁,使得他從木匠學徒一路走來,成為了蘇州鬆韻居集團的掌門人。每當趙基信回憶起當年在風雪中騎三輪車送家具的情景,那份困境中的執著就會曆曆在目。他堅信:要成事就要堅持。也正是這份執著的堅持,成就了趙基信今日的事業。
初生牛犢不怕虎
懷著早日學門手藝養家糊口的心願,初中還未畢業的趙基信就放棄了學業,遠赴姐姐的工作地山東濟南尋找出路。到濟南後不久,趙基信和在當地的表哥一起,到一家具廠中做起了學徒工。當時的趙基信還十分瘦弱,幹起活來也費勁,但眼勤手快的他學得快,並很快和工友們打成一片。在趙基信的印象中,每天在木屑滿地的廠房裏幹活,累了就蓋上被褥睡一會兒,吃飯的時候就在木頭堆旁湊合著吃,著實一副流浪漢的模樣。
3個月後,趙基信提出了讓表哥大吃一驚的想法:辦家具廠。在做學徒期間,趙基信對家具廠的日常運營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小規模家具廠的起步成本也不高。保守的表哥並未有辦廠的意向,在當時,大多數的木工也很少有這樣的想法。但年輕好勝的趙基信抱著敢闖敢拚的心態,四處籌集了近10000元資金,在山東濱州辦起了自己的家具廠。
創業容易守業難
攻城容易守城難,創業容易守業難。一年後,趙基信將家具廠搬到較濱州市場環境更好的東營。兩年後,趙基信又轉戰淄博。在山東的七八年,雖說產品的信譽不錯,但家具廠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幾番考慮之後,趙基信又將家具廠搬到了江蘇鹽城。在家具行業多年的摸爬滾打中,趙基信深感在外漂泊謀生的不易,家具事業始終停留在生產低端家具的階段,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品牌。這讓趙基信有過嚐試其他行業的念頭,但每每想到多年的事業一朝前功盡棄,他總會咬咬牙繼續將這份最初的理想堅持下去。
2004年,趙基信又將目光轉向了蘇州蠡口家具城。蘇州蠡口家具城作為華東第一、全國第二大的家具批發市場,對於久經家具行業磨礪的趙基信而言,無疑是難得一遇的掘金窪地。為了投資廠房,趙基信拿出十幾年來的積蓄,又四處奔走從親戚處借到30多萬元,在蘇州蠡口投資興建了2000餘平方米的廠房。
好事多磨通坦途
正當趙基信躊躇滿誌地開拓新市場時,差一點栽了個大跟頭。一直以來生產低端家具的趙基信也才意識到,自己在大市場前亂了陣腳。為了能盡快打開市場,趙基信盲目地選擇高檔全實木家具,而忽略了當時這一類家具的市場尚未成熟的現實,結果導致家具廠連續半年虧損。眼看著產品堆積、效益全無,趙基信馬上改產時興的貼木皮家具,同時反思自身沒有摸清市場行情的衝動。好在亡羊補牢猶未晚,後期一係列措施補上,使得家具廠在當年未遭受太大的損失。
有著家具行業從業10多年的經驗,卻在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升規模時,與市場需求背道而馳。這對於趙基信而言,無疑是個沉重的警示。之後的每一年,趙基信都會去全國主要家具市場轉上一圈,並和全國各地的一些優秀家具企業保持良好聯係,從而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信息,保證自身產品的適銷對路。
成功路上貴堅持
在經曆多次市場考驗後,趙基信的家具事業不斷地邁上新台階。近幾年來,蘇州蠡口家具城的企業越來越多,家具市場競爭也幾度白熱化。而趙基信卻將競爭視為企業轉型的契機,並在2009年與2011年分別擲重金買下新廠房,大規模地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向高檔家具市場進軍。如今,趙基信已成立了兼產民用、辦公、酒店家具的蘇州鬆韻居集團,旗下包括鬆韻居家具、豪生酒店家具、邁道純實木套房家具等品牌。廠房規模達20000多平方米,年產值達四五千萬元,在全國已有40多家連鎖專賣店。接下來,趙基信計劃向我國家具業最發達和最集中的珠三角市場進軍。
平日,趙基信是蘇州寧海籍企業家中的“熱心腸趙總”,對於老鄉們遇到的困難,他總是千方百計地去解決。在蘇州寧海商會成立時,趙基信被推選為商會秘書長。由於年少時在外漂泊的艱苦,趙基信對於自己公司內的年輕人也格外照顧,同時也十分熱心社會公益慈善事業。2010年12月,趙基信以個人的名義向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築與城市環境學院捐贈人民幣50000元,用於助建學生圖書館。
從16歲做學徒誤打誤撞進入家具行業開始,已和家具打交道20多年的趙基信終於在自己堅持的事業中闖出了一片天地。正當四十而不惑,如今的趙基信,也將本著這份堅持,在自己的家具事業中繪就新的藍圖。
(記者 胡琦 201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