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解謎 第一節(2 / 2)

當然,局長指示歸局長指示,辦事情還得找共青團的人,於是她就去找胡漢平,讓他去團支部、團總支疏通。

胡漢平當然是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現在的張軍已不再是初一年級剛調進自己班級來時的那個鄉村小子了。人家現在可是炙手可熱,他怎敢怠慢啊!

原先他以為自己將這個天大的好事告訴張軍,張軍肯定會對他感激涕零,誰知……

他將張軍的態度向劉老師一說,劉老師也不知怎麼處理這件事,於是就隻能告訴胡漢平,讓他等領導指示。

當然,她不會去向王局請示這種事的。她找的是比自己更有政治經驗的蔣校長。

蔣校長這些天正為改變學校麵貌的事忙得腳踢後腦勺,聽小劉老師一說,也愣了小半天,最後才表態說:“我看可以。林樹同學身殘誌不殘,堅持上學,誌向高遠,讓他與張軍同學一起入團應該是件珠聯璧合的大好事。但具體手續還得嚴格按程序走,你回去再跟團支部書記好好談談。”

什麼叫“嚴格按程序走”?入團都要走些什麼程序?劉老師又找胡漢平了解。聽他一說,還真挺複雜,比如先得讓要求入團的人寫申請書,再由班主任和團支書審查。初步通過後召開團支部大會,宣讀申請,討論,表決。通過後再報團總支、團委批準。然後還要再召開團支部大會,讓新團員宣誓,並由書記為新團員戴團徽。

劉老師心中有底了,於是親自找張軍和林樹兩位同學談了一次話。當然,胡漢平代表團支部也在場。

星期一一上學,他倆就將入團申請書交到了胡漢平的手上。

申請書是寫在作業本橫格紙上的,用的圓珠筆質量也不太好,所以那些字一個個都像是花了很大力氣刻上去的。還有,這申請書一定是兩人商量著寫的,所以基本內容差不多。胡漢平展開一讀,發現他倆是完全按照劉老師談話的思路寫的,如果將兩份申請書並起來,它們的區別就都包含在括號之內了,張軍突出的重點是樂於助人,學雷鋒做好事;林樹突出的重點是克服困難堅持上學,為祖國而讀書:

我是英才中學初三(3)班學生張軍(林樹),我誌願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因為她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最最忠實的助手,也是每一個要求進步的中國青年最希望加入的組織。在那兒我們將得到很多領導和同學的幫助和指導,以便讓我們更好地成長。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中學生,從小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所以我讀書認真,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能夠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能夠盡自己最大努力克服身體有病的困難,堅持上學,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讀好書,練好本領)。上課能認真聽講,做到不懂就問;下課能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思考,不抄別人作業;考試能做到有所準備、胸有成竹,不作弊。我熱愛集體,積極參加班級活動,開主題班會能敞開思想,大膽發言,虛心接受同學批評,平時愛護班級榮譽,搞好清潔衛生,不在校內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愛惜糧食,勤儉節約,不亂吃零食,節省下來的零花錢都用來買課外讀物,擴大知識麵。入團是每一個進步青年的願望。我知道:要不要入團由我們自己決定,能不能入團要由組織衡量,因此我一定會端正入團動機,將申請入團看作自己繼續進步的一次加油站。為此我表示自己的態度如下:如果組織上這次能批準我入團,我一定會在這個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不辜負老師和同學的期望;如果組織上認為我條件不夠,我也會正確麵對,認真找差距,虛心聽意見,以求更大進步,決不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請團組織考驗我。

申請人:初三(3)班張軍(林樹)

×年×月×日

胡漢平看完,又拿回去讓他倆改了改,比如格式:前麵居中的地方一定要先寫標題:“入團申請書”;開頭地方像寫信一樣先要寫上稱呼“親愛的團支部”,加上冒號;中間要像寫作文一樣按內容分成三段等等。

接下來的事情卻是辦得格外順利,小會大會一個個地開過之後,他們倆就成了光榮的共青團員。當然,成了光榮的共青團員之後雖還是張軍背著林樹上學放學,但心裏總是熱熱的,腿腳上也像是更有勁了。

還有,那天張麗文的一句話,也讓他倆感覺到有了點與過去不同的東西——那個過去總想在張軍麵前充大當“長輩”的大大咧咧的女孩,竟也會紅著臉跟他倆說:“好了,你們倆入團了,進步了,以後可要多多幫助幫助我啊!